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法国社会的偷盗现象

(2008-11-22 19:07:41)
标签:

警报器

窃贼

小偷

民众

保险箱

法国

分类: 社会万花筒
 

 

同世界所有国家一样,法国社会的偷盗直接危害了民众的利益和财产,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大敌。

法国的窃贼分二种,一是专业集团的犯罪,二是普通的偷盗行为。

专业的盗窃集团都是汪洋大盗,所犯的案子往往震惊社会,他们胃口很大,觊觎的是博物馆价值连城的名画和珍芷,想往的是银行和运款车的巨款,贪恋的是旺多姆广埸上价格不菲的珠宝首饰,打劫的是巴黎西区的豪宅深院,他们的手段之高明,工具之先进,计划之周密,分工之严格令人惊叹,每次犯案神速,当警察赶到现埸窃贼早已逃之夭夭,好些案子至今没破,犯罪者仍逍遥法外,或继续作案或在国外过着人上人的生活,他们给国家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但对普通民众并不构成直接的危害。

与民众息息相关的是普通的偷盗,它屡见不鲜它多如牛毛,严重地威胁了民众的安全损害了他们的经济利益。

普通的偷盗也分二种,一种是流窜随机作案,盗贼在马路上闲逛,伺机寻找偷盗的目标,乘楼道上无人便破门而入,但一般来讲得手率不高,因为不熟悉情况。第二种却是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偷盗,小偷也有简单的分工,一队人寻找目标,进行踩点,了解目标家庭的状况和作息时间,并像阿里巴巴式地在大门前作好特殊的记号,另一队人则具体行动,带上作案的工具,住往先打电话至目标家里试探虚实看看是否有人,一旦确定没人则在最短的时间内实施行动,他们的手法专业和老道,洞晓人们芷宝的心理,知道书中会夹有现金,鞋盒里会芷有首饰,床垫下会有宝物,经他们冼劫,现金珠宝电器和贵重物品都一扫而光,倾巢之下岂有完卵。更匪夷所思的是,曾听一朋友说,他上班回家时大吃一惊,因为家中巳空无一物,全部搬空,小偷利用了法国邻里间的不相往来和互不干涉的特点,伪装成搬家堂而皇之有条不紊地搬走了一切,朋友真是欲哭无泪。另外行窃者还伪装成电力局煤气公司的维修人员专门偷盗老年人的财物,这种偷盗大多使用暴力逼迫受害者说出信用卡和保险箱的密码,让伤害更为扩大。

被偷家庭不仅仅损失了钱财,还要善后,需花很多时间整理房间,在最短的规定时间内去警局报案,到保险公司申请赔偿和修门换锁。按法国法律规定,每个家庭必须购买房屋失窃保险,在订合同前,保险公司的职员都和颜悦色,但一旦申请赔偿时态度就很冷淡公事公办,要受害者提供各种证据(购物的原始发票等)和填写很多表格,还会派专职人员前来调查和拍照,目的是防止欺诈,同时也为了减少保险公司的损失把赔偿的金额压到最低。

每年的78月和其他学校假期是行窃的高峰时期,因为很多家庭会外出度假,楼道和电梯里很少碰到人,行窃相对容易,而一天之中的中午到下午四点前则是窃贼光顾的黄金时段,因为人们都在上学上班。另外住在高层的家庭被窃的可能相对小些,因为搬运逃逸相比低楼层更加困难。

为了安全和防盗,法国楼房的大门一般都装有密码的门锁,而且经常变换,每家每户还有对讲机来控制通往楼梯的内部大门,警察又时常在路上巡逻,密切注意民居的安全和犯罪的动向。另外百姓也想方设法注意防范,如装上与警局联网的警报器,养狗护家,外出度假时装成有人在家的样子(让朋友常来家清空信箱和开灯,并将电话转接至度假地或手机上),把贵重物品和现金放在银行的保险箱内。我有朋友住在郊区的别墅里,小偷早巳掌握了他家白天无人的状况,也打听到他的姓名,当他们刚翻墙进院,警报器就自动拉响了,警报器公司立刻打电话询问情况,开始小偷还冒充我朋友报上名字,但当警报器职员要求他报出密码时只能无言以对,事情败露,警报公司马上通知警察和我的朋友,当朋友和警察先后赶到家,窃贼巳溜之大吉,警报器帮了我朋友的大忙避免了一埸劫难。

窃贼的成份复杂,有各色人种,但黑人和阿拉伯人居多,他们目无法纪,以偷窃为生,而且很多罪犯训练发展未成年人偷窃,因为即使被抓,也不会坐牢,教唆犯却坐享其成就地销赃。最近几年,随着中国非法移民的不断增多,也出现了专门行窃的不法分子,而且行窃的对象都是自己的同胞,他们的策略是先让自己的女伴或朋友在中国家庭或饭店帮佣,打探虚实,等搞清了所有状况后立即辞职,过一阵子,男人们便登门入室进行抢劫,有一个华人老板在家中被抢因反抗被活活打死,六岁的小儿目睹父亲被杀的惨况,躲开歹徒,用手机报警,歹徒全部落网,经审讯才知是内外勾结,人性如此不堪实再令人心寒。

我想只要私有制度存在,不法之徒贪恋别人的财产违规犯法就不可避免,更不可能绝迹,关键是政府打击犯罪的力度和公民防范意识的加强,把人为的损失和危害降至到最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