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登悬崖顶看大渡河峡谷【四川自驾慢游第八天(上)】

(2015-02-07 06:00:00)
标签:

大渡河峡谷

皇乌公路

乐西公路岩窝沟

马坪村

汉源乌斯河鎮

分类: 自驾、自由行
11月27日 星期四【第八天行程】:
(一)汉源乌斯河鎮-皇乌公路-马托乡-皇木镇-乐西公路-岩窝沟-筑路纪念碑-永利彝族自治乡-乡道-莫朵村-马坪村
(二)马坪村--原路返至乌斯河镇-S306-深溪沟大桥-深溪沟隧道-飞水崖大桥--白熊沟-丁木沟-关村坝火车站-铁道兵上的博物馆-乐山金河口大渡河峡谷入口55公里(里程表825-954/今日行程129公里)

                                   ——摘自我的手机旅途备忘录


  昨天先是走石棉到汉源的G108国道,后来汉源到乌斯河鎮走的是S306省道,一路都是沿着大渡河畔行驶。只是石棉-汉源段大渡河的两岸山虽高却平缓,河面开阔水流缓慢,而汉源-乌斯河鎮段的大渡河,两岸山势陡峭,河面开始变窄,水流得快了许多。行走在山水之间,心情格外轻松。
  我们两家自驾出游,旅途中变数太多,往往原来想去的地方,走着走着就突然改变了。有时是不可抗力(修路、天气等),但更多的时候是他人的一个随意推荐,会让我们不顾一切奔它而去。因此出游前在家做“功课”都是白费劲,几次自驾游下来,再也不做攻略了,最多上路前网查一下,决定行驶方向。我们开始形成了走到哪里算哪里的习惯,靠的是临场的发挥,至于能不能看到自己喜欢的风景,全凭运气。
  早上起床,上网百度:“大渡河金口大峡谷,西起汉源乌斯河,东至乐山金口河,全长26公里。谷底一般宽70至200米,局部小于50米。峡谷北岸的大瓦山海拔3222米,使峡谷最大谷深达到2600米,其连续完整的峡谷长度和险峻壮丽的程度较为罕见,峡谷中有金乌公路S306和成昆铁路并行进入……”。经验告诉我,峡谷越深谷底越窄,在谷底看峡谷风景犹如“井底观天”很难看全面。在饭店吃早饭,向老板娘打听上往下看峡谷的山路,得知其店里的帮工小妹是山上永利彝族自治乡人,大喜!问明情况,设置好手机导航就上路,到悬崖顶上看大渡河峡谷。
  离开乌斯河鎮,沿S306往东行驶一公里,左转入公路(有指示路牌)。一路上坡,马托乡-皇木镇-岩窝沟-永利彝族自治乡-莫朵村,中午到马坪村,总路程48公里。公路木镇至斯河)到木镇后,与乐西公路相通。走乐西公路经过岩窝沟永利彝族自治乡,拐入去马坪村的村路。很幸运,这条村路是新修的,去年才竣工,水泥路面路况非常好,路旁临悬崖处有栏杆,可以大胆行驶。
  永利乡马坪村,一个大山深处悬崖顶上的小村庄,是从上往下看大渡河峡谷的最佳观景地。悬崖边有两个新建观景亭在山上朝下看去,大渡河宛如一条玉带,镶嵌在高山峡谷之中。悬崖边虽有栏杆,我都不敢长时间站在栏杆边上。也许是在悬崖顶上的缘故,风大的很,人感到有点站不住,如掉下去,二千多公尺下去就是粉身碎骨,令人害怕。手紧栏杆,探头往下看,腿发软。遗憾的是当天天气阴暗,照片拍不好,手机拍照更不理想。
  回程原来准备到永利乡后,继续走乐西公路东行,经蓑衣岭、永胜乡去乐山峨边。当地人说那边的路况不太好,我们的小车过去可能有麻烦。见好就收,今天的收获已经够大了,好事不会一直眷顾我们。听人劝不吃亏,我们决定不再冒险,老老实实原路返回乌斯河鎮。
  介绍一下从乌斯河鎮到马坪村这一路的看点:
(一)皇木镇
  皇木镇位于汉源县东部高山,海拔2000米左右。皇木,是专供皇家伐木的地方,明、清两代建造皇宫殿宇的木头在这里采伐,当地人至今称这里为“皇木厂”。明代北京城修建时,用的就是产皇木这里的大渡河边金丝楠木。
  皇木镇往西可至轿顶山景点,听说路况不太好,由于我们的车底盘低未能成行。镇上的特色小吃是榨榨面(用荞面做成,因用木棒压制,所以称为“榨榨面”),锅铁臭豆腐(用损坏的铁锅煎成),荷包汤圆,还有汉源冰粉。
  我们在皇木镇上转了一圈,去教堂看了一看,没有久留,买了一点干点心继续赶路。
(二)乐西公路岩窝沟
 皇木镇走乐西公路。乐西公路(乐山至西康省)是抗战时期修建的一条著名公里,当然现在已经重修过了。我们只是走了皇木镇到永利乡的一段,就感受到了它的魅力。尤其是岩窝沟,这段“U”字型的道路虽然只有六公里多,但地势十分险峻:公路一边是悬崖绝壁,另一边是万丈深渊。道路岩窝沟两侧的半山腰上,抗战那年修路施工(1939年——1941年)六公里多的路段共牺牲了125人,平均每公里有20多人献身。许多人都是坠崖身亡的,当年筑路员工称岩窝沟为“魔鬼住所”1939年蒋介石曾经下死命令,要求一年修通乐西公路,就因为岩窝沟这段难度实在太大,耽误了工期。如今在“U”字型公路的转弯处能看到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华藏山社、汉源县乐西路抗战文化研究联合会,立下的“忠魂精骨,永昭日月”的纪念碑。经过这里时,我们还左拐往矿区方向开了一段路,最终因路太烂无功而返。
  自驾到大渡河峡谷,一定要上山走一走乐西公路。不到岩窝沟,就不算走过乐西公路,更不算认识乐西路。但要提醒的是,有恐高症和行驶山路经验不足的驾驶员慎入,这不是一般的山路,危险得很。
(三)马坪村
  马坪村是大渡河峡谷最佳观景点,在悬崖顶上俯瞰大渡河峡谷一定会让你震撼。站在悬崖顶上,隔着老昌沟对面悬崖顶上的古路村同样会让你震惊。
  古路村位于四川大渡河大峡谷入口的绝壁之上,是个500多人的彝族村落,海拔1600公尺。古路村名字的来历,有一说是“咕噜”是石头滚下山的声音,“咕噜”便成了古路。从村名的来历,便知其地势险恶程度
  去古路村没有公路,一条几乎垂直的山路,是村民同外界联系的唯一通道。攀登这条山路不仅需要体力,更需要勇气。我们曾经设想下山后去古路村,最终还是不敢去尝试,据当地人讲实在太危险,有许多路段都是在悬崖边上,如一失足跌落悬崖,便粉身碎骨葬身大渡河。人老了把命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保命是冒险与挑战的前提,还是老老实实站在远处想象路途的艰险,。
  马坪村与古路村同属汉源县永利彝族自治乡,同一个乡的两个村庄直线距离不足一公里,隔着一条老昌沟,可见不可及,相遇谈何易(绕路一圈单程至少70公里)。如果能老昌沟两旁的悬崖架一索道,既解决古路村村民的出行难题,同时又能开发旅游。这个设想或许会成为现实。
  四川人对彝族人有成见,好心人告诫我们不要与彝族人打交道。但一路上,在我们与彝族人交往相处的过程中,并没有遇到麻烦。在马坪村,一老者还主动邀请我们去他家休息,热情为我们倒水沏茶。老人家与我们交谈甚投机,高兴之余老人还拿出一大瓶土酒,盛情邀请我们共进午餐,大山深处的人们就是这样热情朴实。尽管当时我们已饥肠辘辘,房樑上悬挂的烟熏肉也令我们馋涎欲滴,我们还是到车上取了在皇木镇采购的干点心,填饱肚子将就了一顿,不好意思麻烦老人家。
  来回九十六公里的乐西公路之旅,耗时七小时,下山路上谈起今天的收获,四人皆余兴未尽。经历了冒险和挑战,成就感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快乐,还有自信。

                          (未完待续下篇介绍S306大渡河峡谷


【一】皇木镇
http://s2/bmiddle/001I6hPMgy6PLVO2VS931&690
(上图)皇木镇位于汉源县东部高山,海拔2000米左右。皇木,是专供皇家伐木的地方,明、清两代建造皇宫殿宇的木头在这里采伐,当地人至今称这里为“皇木厂”。明代北京城修建时,用的就是产皇木这里的大渡河边金丝楠木。


【二】乐西公路岩窝沟
http://s6/mw690/001I6hPMgy6PM2irEJT45&690
(上图)出皇木镇,走著名的乐西公路,永利乡。



(上图)乐西公路岩窝沟,这段“U”字型的道路虽然只有六公里多,但地势十分险峻:公路一边是悬崖绝壁,另一边是万丈深渊。



http://s6/mw690/001I6hPMgy6PM2Buwuh75&690
(上图)道路修筑在岩窝沟两侧的半山腰上,抗战那年修路施工时(1939年——1941年),六公里多的路段共牺牲了125人,平均每公里有20多人献身。许多人都是坠崖身亡的,当年筑路员工称岩窝沟为“魔鬼住所”。



http://s4/mw690/001I6hPMgy6PM2JsNdp33&690
(上图)在“U”字型公路的转弯处能看到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华藏山社、
汉源县乐西路抗战文化研究联合会,立下的“忠魂精骨,永昭日月”的筑路纪念碑。





http://s14/bmiddle/001I6hPMgy6PM3mbq334d&690
(上图)经过这里时,我们还左拐往矿区方向开了一段路,最终因路太烂无功而返。



(上图)自驾到大渡河峡谷,一定要上山走一走乐西公路。不到岩窝沟,就不算走过乐西公路,更不算认识乐西公路。


(上图)但要提醒的是,有恐高症和行驶山路经验不足的驾驶员慎入,这不是一般的山路,危险得很。



(三)马坪村
http://s10/mw690/001I6hPMgy6PM4bEhhDf9&690


http://s7/mw690/001I6hPMgy6PM46tDIac6&690
(上图) 马坪村是大渡河峡谷最佳观景点,在悬崖顶上俯瞰大渡河峡谷一定会让你震撼。站在悬崖顶上,隔着老昌沟对面悬崖顶上的古路村同样会让你震惊。



(上图)  古路村位于四川大渡河大峡谷入口的绝壁之上,是个500多人的彝族村落,海拔1600公尺。古路村名字的来历,有一说是“咕噜”是石头滚下山的声音,“咕噜”便成了古路。从村名的来历,便知其地势险恶程度




(上图)  去古路村没有公路,一条几乎垂直的山路,是村民同外界联系的唯一通道。攀登这条山路不仅需要体力,更需要勇气。我们曾经设想下山后去古路村,最终还是不敢去尝试,据当地人讲实在太危险,有许多路段都是在悬崖边上,如一失足跌落悬崖,便粉身碎骨葬身大渡河。人老了把命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保命是冒险与挑战的前提,还是老老实实站在远处想象路途的艰险,。




(上图)  马坪村与古路村同属汉源县永利彝族自治乡,同一个乡的两个村庄直线距离不足一公里,隔着一条老昌沟,可见不可及,相遇谈何易(绕路一圈单程至少70公里)。如果能老昌沟两旁的悬崖架一索道,既解决古路村村民的出行难题,同时又能开发旅游。这个设想或许会成为现实。




http://s8/mw690/001I6hPMgy6PLUzgOrl57&690
(上图)经历了冒险和挑战,成就感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快乐,还有自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