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生紫石—端砚雕刻中云纹的运用

标签:
端砚名砚文化砚雕云纹杂谈 |
分类: 砚 |
王正光
摘要
关键词
前言
云纹是砚雕艺术中的基础性代表纹样
我们之所以说云纹是砚雕艺术中的基础性代表纹样,可从文人的心理审美和砚雕的装饰审美两方面来说。先说中国传统文人的心理审美,中国传统文人受老庄思想和魏晋士林之风的影响,多有归隐山林的思想倾向,对于云水林木这些自然界的景物变化,普遍具有一定感情,并经常借之抒发自我的感悟与情怀。比如宋代苏轼的《和文与可洋川园地望云楼》:“阴晴朝暮几回新,已向虚空付此身。出本无心归亦好,白云还似望云人。”又比如宋代戴复古《舟中》句:“静随芳草去,闲逐野云归。”再比如明代谢徽《卧云室》句:“朝出白云东,暮卧白云西。白云长共我,此地结幽栖。”翻开唐诗宋词,此类写云的诗词还有很多,其中大都云亦是我,我亦是云,云与作者自身已经分不清了。在绘画上,中国画对于云水的表现也非常普遍,主要体现在传统山水画上,这也是中国绘画相对于西洋绘画的一个比较大的特点。中国传统文人对于云的感情还渗透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砚作为文房四宝之一,是和画家文士朝夕相处的器具,“昔人云,文人之有砚犹美人之有镜”(注1),可见文人对于砚的感情。在雕刻纹饰上,云纹自然也就成了砚雕中应用最广,并最符合画家文士心理审美的代表性纹样。
云纹作为砚雕艺术中的基础性代表纹样从砚雕装饰审美角度讲,主题性不是很具体,造型自由度大,表现空间广阔,独立存在时,因线条和组织方式的变化,或安详或激荡,或缠绵或悠扬,可成就万千气象,借之传达不同的心境。云纹还具有很强的外延性,在砚雕纹样中,就由云纹衍生出云月砚、云龙砚、云蝠砚三大常见题材,其中云月偏文雅,云龙偏雍容,云蝠偏吉祥,但云纹是基础,如云纹处理得不好,月、龙和蝙蝠雕得再好,总不完美。还有在近代流行的山水砚中,云纹的作用也很重要,近代的山水砚多取法于中国传统山水画,而在中国传统山水画里,云是重要组成部分,明代董其昌曾言:“朝起看云变幻,可收入笔端。吾尝行洞庭湖,推蓬旷望,俨然米家墨戏。”(注2)而且云为画面呼吸之处,呼吸不当,为死画,砚雕山水也是如此。所以说云纹又是砚雕艺术中的基础纹样。
作为砚雕基础性代表纹样的云纹,在端砚中也有着广泛的运用,并形成一套样式丰富又联系统一的纹样体系。端砚云纹的样式体系从表现手法上看可归结为四大类型,分别是:阳刻(见图一左上)、阴刻(见图一右上)、明线(见图一左下)、暗线(见图一右下)。阳刻指云纹凸起,阴刻指云纹凹进,明线指用线条明确刻出云路,暗线指将云路隐于面的转化之中。此四种形式既可独自运用又可交叉使用,能演变出无穷变化。如果从具体纹样上看,也有一些基本模式,老一辈砚雕名师孔繁星师傅曾列出:“塔香云”、“猪鼻云”、“螺丝云”“灵芝云”等多种云纹样式,每一种又可衍化出很多次一级的样式,比如由“猪鼻云”衍生出“木耳云”等。而每一种云样的雕刻又都有一定的规矩与刻制刀法。这些云样的名称大都形象生动,通俗易懂,如整理出来,种类很多。端砚雕刻中如此丰富的云纹样式,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一笔重要财富,有待于及时整理,不然等老一辈艺人都不在了,则面临失传的危险。
http://www.wfcq.net/attachments/month_0906/20090619_036bb59891090ab4eb6fGUdGTClSHaPO.jpg
端砚云纹雕刻的基本规律
http://www.wfcq.net/attachments/month_0906/20090619_74c0658d16c5f184a0ebdgR5UGNzKSGa.jpg
二,统一中有变化,变化中有统一。
http://www.wfcq.net/attachments/month_0906/20090619_26f0d6582ff24ce97f5bWrbQRHCeynpE.jpg
三,连绵回绕,荡气不断。
四,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http://www.wfcq.net/attachments/month_0906/20090619_50f0f4757feb3c069b56H3YOpSdEh1vG.jpg
云纹的继承与发展对当代端砚雕刻艺术的意义
目前端砚的雕刻与制作主要有三个方面问题。
端砚雕刻目前存在的以上三方面问题,在研究砚雕云纹时都可找到相应的解答。
“砚”的本质是要“成器”,所谓“成器”包括三方面。
结束语
注1:引自《端溪砚考集成》第33页,责任编辑:张智,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
注2:引自《中国画论辑要》第98页,编著:周积寅,江苏美术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
注3:引自《中国端砚石质与鉴赏》第19页,凌井生著,地质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
注4:引自《说文解字》第242页,汉许慎著,中华书局出版,1963年第一版。
注5:刘源,字伴阮,河南祥符人(今开封)。清康熙三年官至刑部主事,善书画,精石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