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顺其自然”
(2022-08-29 14:31:05)
标签:
情感文化时尚 |
分类: 杂谈 |
所谓“顺其自然”
顺其自然,意思是顺着事物本来的性质自然发展。最初出自五代何溥《灵城精义》,次出宋朝蔡沈《书经集传》“衷而言则无有偏倚顺其自然固有常性矣以禀受。”强调适者生存,即物种之间及生物内部之间,物种与自然之间,能适应自然者被选择存留下来的一种自然法则,后来一般被视为一种与世无争、于事无求的豁达人生观。
顺其自然就如安贫乐道、知足常乐等佛系词一样,往往成为安于现状、裹足不前的借口,成为拒绝学习,放弃努力的代名词。历史上先人的一些经验智慧,在一千年前可能是真理,在现在可能变悖论。在农耕社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便可满足最基本的生活要求。生活节奏极其缓慢、社会交融合作度很少,顺其自然成为一种可能的选择。但在工业社会、信息时代,知识更新日新月异,社会竞争优胜劣败,如果还永远顺其自然——比如少年不读书,青年不进取,中年不努力,那就意味着直接躺平,如何在社会上生存。
顺其自然的盛行,有着深层的社会原因。人们有一种惯性思维,以为人生只要努力就会成功。但社会现实的告诉我们:有些人通过努力会成功,但有的时候拼尽全力也未能成功,反则有些人不努力也不会太失败。有时我们使出浑身的解数,还不如主管领导随意的一句话。似乎我们的“尽力”太渺小,以至不敌别人的“不费吹灰之力”。比如今年同时申请加入中国作协,我半生努力而求之不得,人家贾浅浅随意胡诌几十首诗却榜上有名。这是人生的无奈,却也是客观的存在。家庭背景、社会关系,无时不刻起着作用,甚至天时地利、机缘际遇,都会直接左右事情的成败。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但首先你得谋事,才有可能成事。
许多人都学会了顺其自然,却远远偏离了它的本意。更多的时候,顺其自然不过是我们对现实的一种逃避,对事态的无能为力,对人生的妥协认输。其实顺其自然不是未经努力的放弃,也不是浅尝辄止停滞,更不是半途而废的退据。真正的顺其自然,是为目标为未来努力了,想尽一切办法,才听天由命,才接受“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道理。因此顺其自然不是两手一摊的不作为,而是经过努力以后的不强求。顺其自然应该是一种否定之否定的模式——是种求之不得的看开、努力未果的放下。只有努力过,才有资格不强求,顺其自然是一种用心谋事、努力行事以后的失事败事,还能撇开放下的达观。
掌握了顺其自然的深层含义后,人们就不会仅仅在乎事情的结果。大多数人因为急于奔向目标,而忽略了过程中的美丽风景,实在是一大遗憾,没有人生活在过去,也没有人生活在未来,现在是生命确实占有的唯一形态。事情的结果固然重要,但做事的过程更加精彩,结果完美会使我们成就感十足,但是过程却会让我们的生命殷实厚重——在追梦的过程中,既有意外惊喜,也有焦虑失意,甚至是挫折失败,所有这些,才能锻造立体的生命。生命的成色,不完全是由结果所决定的,而且现在的没有结果,不等于永远没有结果。只要有越挫越勇的气势、屡败屡战的韧性,没有结果也是一种结果——也许输够了最终才能成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