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安平社区规划建设安海中心小学分校区、幼儿园的可行性报告
(2021-04-24 14:02:40)
标签:
文化育儿时评 |
分类: 提案论文 |
关于在安平社区规划建设安海中心小学分校区、
幼儿园的可行性报告
一、晋江市安海镇安平社区简介
晋江市安海镇安平社区于2018年5月,经晋江市政府批准成立。安平社区地处安海镇西南方,所辖范围东至安海湾(紧邻安东社区),西至安平五里桥水闸(与南安市交界),北至鸿江西路(紧邻鸿塔社区),南至安海湾(海面与东石镇交界)。社区总规划面积约2322.70亩,与安平开发区区域基本重叠。社区共分19个区划,其中1至7号区为商住区及住宅区,8至19号区为工业区,包括嘉英豪苑、星泰大厦、福耀小区、春晖小区、碧海小区、安平商贸城、安平别墅区、安平汽车站等规划地块。安平社区常住人口约20000人,(其中户籍人口1356人,流动人口近1.5万人)。入驻企业222家,规上企业29家,限上企业6家,商铺约800多家。辖区内工业行业众多,以五金、机械制造、儿童玩具、服装、制鞋为主。
二、安平社区存在的问题
安平开发区建设以来,至今已有三十年,存在诸多问题,既有历史遗留的,也有发展后不相适应的,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公共设施严重缺失。本来应该配套的学校、医疗、公园等文教卫生等必备的公共设施完全空白,与社区的发展不相适应。特别是安平社区目前没有配套的小学和公办幼儿园,将社区的小学服务区域归入安海中心小学,使本已超负的学校根本无法承受。而仅有的私营“皇家”幼儿园在园幼儿170人,和社区入园需求相去甚远。随着未来人口的不断增加,区域内适龄儿童将面临着更严重的入学、入园难问题
二是区内空间绿化不成比列。由于开发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并没按照最初的容积规划,按比例留足空间、设置绿化区域。而且将人行道和绿化带合二为一,造成区里道路偏窄,留下极大的安全隐患,社区环境有待进一步提质升级。三是厂房的大量空置。由于社区公共设施缺失,服务严重滞后,不少规上企业转型外移,造成厂房大量空置、土地资源极大浪费!而产业的空洞化,就业范围狭窄,反过来造成外来人员锐减,目前的流动人口不及原来的半数,尚存的企业招工难、用工难的现象极其严重。开发区已从过去的先进典型沦为落后的样板,到了非重新规划改造不可的重要关头。
三、创办安海中心小学分校区、幼儿园必要性
目前安海安平社区常住人口约2万人(其中流动人口约1.5万人),人口集聚。按照晋江市近年户籍人口平均出生率约15‰估算,区域内每个年龄段约有入学儿童300人,整个幼儿园阶段适龄人口约900人,小学阶段适龄人口约1800人。安平社区的私营“皇家”幼儿园有8个班级,在园幼儿不足200人,远远不能满足适龄幼儿的入园要求。而且保育教育费5400元,是省级示范园——安海幼儿园收费标准的3倍,收费甚高,外来工家庭根本无法承担。
安平开发区成立之始,就确认为安海中心小学的服务区域——早在2003年,晋江市教育局发文批复。且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安平社区也理所当然纳入安海中心小学服务片区,这也是社区干部群众的强烈要求。但是安海中心小学容量早已饱和,根本没有能力接纳新生——安海中心小学地处安海镇区海东鸿塔片区,学校建设用地面积21.5亩,总建筑面积为14118平方米,规划36个教学班,最多可容纳1800名学生。学校2018年生数达1853人,已超学校最大办学规模。2019年接近2000人,2020年生数更是高达2055人,极大超编。生均占地面积不足7,仅相当于国家标准18.8的37.2%。
这样,安海中心小学不但没有多余学位接收安平社区的适龄儿童,而且面临本校招生派位落选对象无法分流的困境,这也是为什么社区常住人口5000人,而户籍人口仅1356人的原因所在——把户籍迁入安平,可能面临孩子无法就学的窘境。
2019年7月4日,安海镇张健龙书记带队到安海中心小学现场办公,会议纪要上明确:“商请市教育主管部门支持,在安平社区规划新建一所小学,作为安海中心小学分校区纳入管理”以扩容优质教育资源总量,统筹解决现有服务区学位严重不足问题。
四、创办安海中心小学分校区、幼儿园可行性
1.服务城市发展。从安海镇长远发展来看,随着福建省“镇级小城市”培育试点镇的快速发展,海东鸿塔片区旧城改造完成、安平社区的设置及金沙城建成入住,安海的西南片区成为安海人口密度最高的区域,入学适龄儿童人数将急剧増加,规划建设安海中心小学分校区——并将其纳入安海中心小学统一管理,有利于完善社区功能,发挥教育集聚功能,打造区域优势,更好服务安海镇小城市培育试点发展,实现优质教育资源与小城市建设同步协调发展。
2.符合布局规划。根据《晋江市域中小学、幼儿园布局发展专项规划——安海布局(2013—2030)》精神,安平社区有一所“规划小学”,定址就在7号区。这应该是相关规划人员,在制定方案前有过实地考察,因为7号区末端,刚好有一处围海成池的水域,有60多亩地。向海要地,补足社区功能,以解燃眉之急,应该尽快向市政府申请,划拨为安海中心小学安平校区、及幼儿园的建设用地,以配套社区设施。这片水域本来就不在原有开发范围内,也不曾向任何人出售或转让过使用权,属于百分之百的国有土地。只需给予围堰者一定的补偿即可,操作简单,行之有效。
3.具备建校条件。安海中心小学分校区,地处安平社区的中间位置,与安海中心小学两校间距离仅1公里多。将安平小学纳入安海中心小学第二校区管理,使用“名校带新校”的模式,更好地发挥老牌学校的资源优势,有利于发挥师资统筹、资源共享、管理一体化等办学优势,共同服务安平社区、海东社区、鸿塔社区。再则现有地块60多亩,是原来中心小学用地的3倍,完全有条件加建一所幼儿园,并将其纳入安海中心小学,形成一校三区的合理格局。能够高效利用土地资源,有效地避免重复投资。
4.缓解招生压力。随着海东鸿塔片区旧城改造完成,仁福苑、咸德苑等八个小区人口不断集聚,二孩政策的落地实施,安海中心小学招生压力非常大。统筹两校教育资源,形成安海中心小学集团化办学模式,可部分缓解招生压力,把规划中的安平小学作为安海中心小学第二校区纳入安海中心小学统一招生,可以基本满足安平社区适龄儿童就学要求,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5.生源极其富足。旧城改造后,金沙城建成了四五千套房屋及上百栋别墅,不但本籍居民大量回迁,还有外地购房户急剧迁入,另外安平社区居民户籍同步迁入,这个区域已经成为安海的新中心。将来几年,常驻人口节节攀升,人口密度月月刷新,适龄入学儿童有增无减,根本不存在生源不足的担心。由于“学在安海”的教育品牌已经形成,附近乡镇的学子趋之若鹜,即便有多余的学位,可以接纳东石、水头的择校生员。
五、创办安海中心小学分校区、幼儿园的溢出效应
如果以上规划得以实施,则是一项一举多得的利好举措。我们不妨以此为契机,拉开安平区域功能改造的序幕。
原安平开发区范围外、现在沿鸿江边,空出大片的海滩泥塗,估计有好几百亩。大都种植木麻黄防风林,由于该树极强的自繁能力,均已成片成林,每年的落叶掉枝,累积起来有尺把厚,还有海滩的海草蓬勃旺盛,长得过人的高度,二者均存在严重的火灾隐患。如此大面积的岸基海滩,海东社区、安平社区根本没有足够的防患管理能力,前后也引发几次火警,几个月前(2月8日),还发生大规模的火灾。
倘若能够盘活利用这片空地涂滩,就能消除火灾隐患。依照创办安海中心小学分校区、幼儿园这种土地划拨模式,配套建设医院、体育活动场所、沿江花园等公共设施,推进社区改造提升,彻底完善社区功能。以增强了企业发展的自信心,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让老旧工业区重焕生机,打造宜居宜商的美丽社区。
优质学校的设立,必然带来学区房的刚性需求,为改造商贸城创造良好的契机。安平社区2号区西段的安平商贸城,是开发区的最早一批建筑,设计简单划一,清一色三层小楼,人们戏称为鸟笼区,土地利用率低下。且因为时间久远,楼房破旧不堪,道路损毁严重,大量商户外迁,区内居住人口稀少,现已沦为旧城空城,与周边的高楼大厦极不协调,既不适合社区的发展壮大,也有碍市容市貌。这个区域共有55亩地,具有巨大的土地利用潜力,如果加以改造,增设酒店、商场,将其建成现代化城市的商住区,则其价值可以成几倍增值,为安海的经济发展贡献全新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