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全经联每周一星: 霍从刚先生

(2009-09-28 09:00:28)
标签:

考研

景观

地产

气侯

沈阳

全经联

每周一星

杂谈

分类: 每周一星
全经联每周一星: <wbr>霍从刚先生

霍从刚:以书为师

文/潘文大

手捧一部好书,宛若手执一把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当你步入它博大精深的神圣殿堂,就会被它的无穷魅力所吸引,徘徊徜徉、驻足流连、如饥似渴、反复翻阅,真正感受其“春品烟柳、夏赏萤虫、秋看明月、冬感冰雪”的味道。

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多彩的社会,就是一个五味的人生。在书中,人们可以聆听先圣古贤的教诲,沐浴哲人智者的灵光,感受骚人墨客的情怀,劲赏仁人志士的壮举。无论是丝绸古道,还是赤壁刀枪,人们都能品味到先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独怆,也能感受着前人那种“大江东去,浪花淘尽英雄”的恢宏。

生活中有的,书中也有。无论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还是“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莫不道出以书为师,受益非浅。

作文研史如此,搞企业生产乃至房地产开发,也概莫如是。只看沈阳维士房产开发有限公司副总裁霍从刚的成功操盘经历,就可以证明这一点。

 

半路出家搞房地产的霍从刚,

原来的学业是纺织品设计,为了实现

自己的理想,他抓住了学习

  以书为师需要一个很高的境界,包括学识、见解与情感方面的。有人说,一个人要是能做到与书为友的时候,他的水平太约也就和老师差不多了。

霍从刚从来都把书当成老师,因为他觉得,书给他的帮助太大了。

    我在大学学的是工科。大学毕业的时候我想考研究生,毕竟年轻人都有朝着更高发展的向往。毕业就业的工作是设计涤纶纺真丝,写论文,做实验。其实当初我刚念到设计二年级的时候就想改行了,我觉得纺织工业不是一个技术的问题,而是一个管理的问题。当时的体制下需要有一个好的管理,这种技术的研究,国外早有现成经验了。

    “那个时候我就想考一个管理学的博士,所以业余时间基本都用在读书学习上了。在读纺织专业的三年里,仅论文就在国内外发表了七、八篇,而且被多家刊物转载。仅凭这些,拿纺织学的博士就基本不用考。但当时我准备考辽宁大学,也想考西安交大。导师曾经劝我说,你现在若改行,可就把以前学的纺织专业知识全扔了。事实上,我这种改行的跨度真的是非常大。由于试前准备的较充分,所以很顺利地考上了。博士毕业论文答辩的评委里,有一个非常有权威的老师,他说,只见过本科改行到硕士学管理的,没有见过硕士改行学管理的。而我就是一个。我非常感谢那些读过的书,是它们帮我实现了考学的梦想。

   确实,为了顺利考入辽宁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学管理,霍从刚把多数男性花在麻将桌与酒桌前的工夫,全都用到了读书上。霍从刚有时间逛书店,没时间逛商场,所以他家里和办公室一样,到处堆积如山的,全是一摞摞国内外的各种专业管理书。

     读书就是与作者交谈,许多作者都是人类的智者,读他们的书,就是与他们神交。交人须胜己,似己不如无。这是读书爱好者、以书为师的霍从刚坦诚告白。

当然霍从刚也有不同的求师方式,“其实有时候我也很困惑,很希望有个领路人带一下,尤其是遇到新问题的时候,真的想找个名师来指指路。”

我理解他的这种心情,俗话说,自己的刀削不了自己的柄,看书学习也这样,常常被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卡了壳,就跟“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个道理。

尽管如此,霍从刚还是认为“想前进就必须要学习,学习有时候是需要吃苦的,这就考验一个人的学习毅力问题。无论是从自己的工作出发,还是从自己的道德、爱好出发,都应该把看书学习当成自己的生活习惯。”

 

出于敬业的真诚,霍从刚

走南闯北,全面熟悉了

沈阳日新月异的市场

一个人爱不爱什么,只要看他对什么熟悉不熟悉,就能清楚。

对于现在的沈阳,尤其对于沈阳房地产消费市场的现状,这位年轻人,除了新来的外国游客心态他不清楚,其余全部烂熟在心里。

   沈阳的消费者不完全都喜欢经济型小面积住宅,有很大一批人对于住房质量有着很高的要求。虽然这几年房子盖得不算少,满足了一大批市民的需要,但还有很大一个群体等待着改善住房的环境。作为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沈阳人,许多人开得起崭新的小汽车,哪能不向往居住与自己身份匹配的好房子? 
“人们都想改换生活的环境,提升居住环境的档次,从没有物业管理的小区往有物业管理的小区迁,进入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模式。这种条件满足具备后,又会希望能有一个有山有水有树木花草养生的绿色环境。针对市场这样的需求,我们定位开发了伊丽亚特湾高档城市别墅区,来填补市场这一块空白。”

身材略显单薄的霍从刚,虽然没有高门大嗓的声线,但娓娓娓动听的话语,滔滔不绝讲起来,同样也很吸引人。       

霍从刚属于那种走南闯北、见过世面的经营者,所以谈起任何话题都能旁征博引打比方。

    “比如说在沈阳做景观,沈阳有许多北方的先天因素,比如气侯的问题。南方气侯适合植物的生长。北方的寒冷干燥导致景观与南方相比,差异非常大。但北方景观也有它的独特性,比如雪,在南方人看来很新奇,当然也可以做成辅助的景观。做景观的时候,很重要的支点就是发挥自己的长处,把南方的经验,应用到沈阳来。以前沈阳的房地产开发,根本不重视景观这个好概念,包括研究景观的人才也非常少,大学里也没有这个专业。

    “一个高档项目必须把景观作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不然你的产品就流于平凡。比如我们伊丽亚特湾的景观建设,事前我们参观了一些国外的好地方,先打开眼界,然后一方面聘请国际大公司,重点进行景观的规划,另一方面我们结合北方的特点,多用水系和树木,少用草坪。通过这种独具北方特色景观的打造,我们的产品可以满足多层面人们的需要,很多消费者都赞扬伊丽亚特湾的景观美。”

全经联每周一星: <wbr>霍从刚先生

以书为师不但让他精通了专业,

也让他学会了审视人生。他看问题的眼光,

总是理性多于感性

对霍从刚而言,看书学习是日常工作生活中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即便是去工地,他的手里包里也常带着各类书籍。

    因为霍从刚是高级知识分子型的开发商,我便量体裁衣地同他谈起了地产文化。

    那时,霍从刚刚刚从南方回到沈阳,想法里夹杂着许多还没来得及消化的南派意识。

    有地产就有文化,之所以非常强调它,是因为它和地产的发展有关系。以前搞房地产只满足比较实用的功能,这个纯粹是小农经济的水平。深圳、广州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

    “随着经济的发展,同类产品的竞争,我们二线城市的地产也需要寻找突破点。好的产品,不仅仅只是从质量上来考虑,还要包括地面艺术,也即是景观、物业服务许多种。这是一个综合的问题,里面包含很多文化的成分,所以就需要提到地产文化或文化地产。比如体现在物业人员工作中的行为文化,员工标识文化,社区文化氛围建设等等,整体与产品相应和。地产文化的概念,实际上就是要以打造成艺术品的心态来做这个产品,文化地产也好,地产文化也好,实际上都是一种时代的产物,可能再过两年就没有人在提这四个字,因为那时没有必要再提了。

    “我们建造的产品,更要体现现代文化的要求,包括现代住宅工厂化问题,这个也是一种文化。国外搞新住宅运动的初衷,也是考虑能尽快为大多数人造房子,所以才有了后来的工厂化。但是对于高阶层的人群,特定的人群可能就无法工厂化。因为他们需要像手针缝西装一样的认真与个性,来打造他们心中喜爱的房子。我个人认为,不能片面地谈地产文化,实际上我觉得还是做好房子才是主要的。

霍从刚现在仍然不离不弃地坚持经常读书,他介绍说:

什么类的都读遍了。现在读西方经济学一些学派的书,比如《演化经济学》、《财富的力量》等都是不错的书。读这样的书开拓我们的观念。有的时候我们搞管理,观念是最主要的,技巧和方面是次要的。观念是方向,有了这个方向,才可以组织人实现他。另外也读一些中国古代的修身养性的书,比如曾国藩的三卷本家书。”

以书为师,是他不变的信条。

致力于把伊丽亚特湾打造成高端产品的霍从刚,

对于自己的人生要求并不高:

“做一个优秀职业经理人就行。”

    耸立在浑河南岸、国际森林公园南侧的“假日·伊丽亚特湾”是沈阳有名的高档住宅区。由于该地区地理特征酷似美国西雅图市的伊丽亚特湾,而美国西雅图又被全美评为“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因而博学多闻的霍从刚,坚定地采纳了“假日·伊丽雅特湾”这个洋味十足的案名,用以寓意项目及项目所在区域将成为最适宜北方人群居住的地方。

全经联每周一星: <wbr>霍从刚先生

我知道伊丽亚特湾原是美国西部名城“西雅图”的发祥地,西雅图蓝色海水萦绕,花树四季绿郁葱葱,美丽得令全世界无数人向往。在沈阳的浑南打造类似“西雅图”一般优雅美丽的高档住宅,让沈城高尚人士切实体会度假休闲般生活情趣,这本身就是一种浪漫。再联想到“伊丽莎白”女王的高贵典雅;香港“维多利亚湾”的休闲、繁华、宁静、贵族式享受;西雅图的骄傲——萨克斯风大师凯利·金的故乡、星巴克诞生地、汤姆·汉克斯成名作影片《西雅图不眠夜》、比尔·盖茨重金筑豪宅;全美电影院、美术馆最多的地方…… 富裕起来的沈阳市民,无法止抑这梦幻般的诱惑,不在伊丽亚特湾安家,似乎已经是一种人生的失落。

这就是霍从刚所要追求的效果。

现在,他实现了。

对于这样有成就的年轻人,我当然不能不问他平时都喜欢干什么,因为他的时间算起来除了工作之外几乎没什么“富余”。没想到他的回答比我想象得更简单:“偶尔打打羽毛球,主要是看书。”

不甘心的我又问他:你的最高希望是什么?他的回答同样出乎我意料:“做一个优秀的职业经理人。”

这就是霍从刚,一个看起来很内向的小伙,5岁儿童的父亲。

 

——————————————————————————————————————————

全经联秘书处联系方式: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34号中关村科技发展大厦C607  邮编100081
电话:010-62125892  传真:010-62153128  
全经联盟网:
www.quanjinglian.com

加入全经联地产博客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