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经联每周一星: 全经联常务理事弓超先生

标签:
房地产经理人智库全经联中国房地产全国工商联房地产每周一星杂谈 |
分类: 每周一星 |

弓超,男。正值不惑之年,92年大学毕业,即从事房地产行业。一线销售人员出身,历任销售部经理,销售部兼工程部、公司副总。现任沈阳格林豪森房地产开发集团副总裁。17年的一线行业经验,北塔花园小区(94年)、华山路小区(95年)、和光园(96年)、罗马花园(98年)、格林豪森(2000年)、格林梦夏(2003年)、格林自由城(2005年)、格林SOHO(2006年)、格林春晓(2007年)、格林生活坊(2007年)、深航翡翠城(2008年)等11个项目的全程经历,数万客户的近距离接触,造就了独特的市场触觉。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他有其自己深邃的目光、奇特的视角。
以经历见证沈阳房地产的发展历程
在沈阳,1992年从学校出来就进入房地产界,一直干到现在的,恐怕没几个。而一直从事房地产开发、见证沈阳整个房地产发展变化经历并能够给予科学总结的,更是凤毛麟角了。而弓超,偏偏就是这样的
“宝”人一个。
“沈阳市的房地产开发真正的市场味道是从1992年开始有的,比上海等一些一线城市要早,市场味道主要的特点买房为大,消费者说的算,市场有激烈的竞争。
“1992年宏观调控后,市场开始不太好,各公司开始成立营销部。当时我们在北塔开发了个项目 ,需要成立销售部,我们的老总来找我,他说你干的不错,去我们的销售部当经理吧,就这样到了销售部。当时沈阳楼名带“花园”字样的,只有一个河畔花园小区,别的项目没有叫花园的。一般都是地名加上小区就成了,可当时我觉得这个项目加上小区字样没新意,何况加上花园俩字也不花钱,就叫北塔花园小区了。
“那时候我们的售楼部条件非常差,外边下大雪,屋里水冻冰。1994年的初六,我抱着一本四川出版的房地产策划书,一个人坐在售楼部里 边看书边卖楼。不过那时候没任务,也就没压力。一个月卖个200万(元)就很不错,现在是1周卖几千万(元),那个时候的房价是1100元一平方米。”
听弓超说这些往事像听故事,感觉既新鲜又带着某种程度的满足。
“可以这样说,从1992年到现在,我们就是沈阳市房地产开发起步的见证人。”
某一天,当记者与弓超在一起聊天时,无意中说起沈阳开发商为什么都选择周四集中向媒体投广告,而不像外地很多城市都选择在周末 。弓超听了呵呵一阵笑,他说,这现象他不但是个见证人,而且还是个始作俑者!
原来,当年的房地产开发商对于地产广告投放很随意,因为不管星期几,只要广告一出街,只要写明“大开间三进深,两水两气铝合金”,就准能把房子卖光了。
而从小就喜欢思考,就喜欢比别人搞出点新花样的弓超,却不想步别人后尘。因为他知道公司要发展,要做大,就必须在社会上造影响,让买家记住开发商。于是,他就开始在广告画面上打主意,“一开始的画面就是一公交车,别人是一个画面,两个画面,我们就打多一点,以显示实力。《沈阳日报》那时是黑白半版只要2.2万,不算贵就多投两次。另外,不能只写两水两气铝合金,优点还要多写点。河畔花园有保安,我们也照样有保安,有保安就是有物业服务,就多一层优点。我们投放广告那天正好是星期四,是1994年6月4日。投放后一下子就卖疯了,那以后我们为了纪念这个日子,也为了延续这个好意头,就专选星期四投广告,一来二去,竟影响到大家约定俗成了。”
真想不到这里面还包含着这么有趣的一段典故。这可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荫”了。我想,这一笔值得大书特书地记下来,因为它是沈阳房地产开发史上一个最有说服力的实证。
用读书悟出的知识铲平工作中的大坡小岭
弓超爱读书,也爱藏书,他自己有一大房子书。对于书弓超是这样解释的,世界上最高性价比的物价就是书,一本书可能消耗作者的一生心血,可仅仅几十块钱。
弓超虽然学得是建筑,可是他却非常喜欢中外的哲学,不但读哲学的书,更喜欢用哲学的思辩来悟化身边的大小事情,很多时候都被他处理得非常好。
经常读书让弓超在任何问题面前都喜欢问一个为什么?有这样一个例子:某个楼盘在销售过程中,出现了一个不好解决的难题:同样的户型朝园区一侧的产品全都卖光了,而随街的产品价格低200元却大半没人问。同样的产品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大的反差?他通过调查分析之后找出了解决之道:
在增加很少的成本的前提下,他为随街产品增设了一个露台(10平方米),免费赠送,虽然这样一来整个建筑粗看有不对衬之嫌,但细看反而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建筑美。这样一来,临街的产品也由冷转热了。在价格提升200元的基础上,居然活热起来。
对于怎样做活了当年困难重重的格林豪森,弓超没有回忆更多当初如何的努力,只是说,“格林豪森有一个精神,就是宁可自己不花钱也要把钱用在建筑上。”说来也赶巧,原来一直不通的奉天街恰好在弓超大练内功的时候打通了,而且一直到北站都畅通无阻。正所谓路通财通,在弓超抓住大好时机,巧妙运作下,格林豪森发生的惊天的逆转,并且成为了沈阳豪宅的典范。
作为房地产开发职业经理人,这种持续不断“排难”的过程,正是弓超利用自己读书悟来的本事与复杂市场之间的博弈。
用思考给成功与失败重新定义
弓超对于人生事业的成败,见解与别人有着很大的不同。
“我觉得所谓成败是和环境有关的。一个成功的企业,并不是说这个企业没坏处,只是它的好处大于了坏处。再好的品牌都有问题,越好的企业老百姓投诉越多,企业就要承担这个风险。成功也好,失败也好,很多时候都是整个行业带来的。”
弓超承认,作为单个人来讲,成功往往与人的素质有关系,人的聪明才智反而不是关键的问题。“人越聪明,成功的机会越小;人单纯一点,犯错的时候少一点,成功的可能性就大一点。
“生活中,情商比专业能力更具有优势。不管是什么行业,都要善于沟通。若想做好一件事,就要有一点爱心。做房地产也要有爱心,有爱心就可以做好。因为我们不是老板,打工者就得有这个心态。我在25岁时,就总结出有关打工的三点经验:
“第一点,就是永远把你的老板当做最好的合作的伙伴,一定要为老板献出最好的东西。但不要天真地把老板当成你的好朋友。老板是商人,他衡量一个人的价值是以利益为准。这个观点很重要。
“第二点,无论对于谁,都存奉献心。为公司做了什么事,不要到处炫耀着说,说出来就没有了奉献的意义。奉献是一种隐蔽的行为,所以奉献要不为人知地去做。
“第三点就是不断的学习。这个时代,学习接触的人越多,需要的知识量越大,要求的东西越来越高的。不是老板时间长了对你厌烦了,这是你不学习,缺少进步造成的。如果想要一直干得被老板器重,就必须要坚持学习。”
以禅学演绎自己快乐的人生
十六世纪法国修士、医师兼小说家拉伯雷,曾经替法语创造了不少新词汇,一直沿用到今天。可惜有一个字被人们遗忘了。这就是源出希腊文的Agelaste,意指那些不懂得笑,毫无幽默感人。拉伯雷对这些人即厌恶又惧怕。拉伯雷跟这群不懂笑的家伙毫无妥协的余地,因为他们从末听过上帝的笑声。
弓超懂得笑,源于对佛学研究得极深,甚至可以说“险成正果”。比如他说自己因为思考问题比较多,烦恼就比较大。但通过对佛学的研读,发现人的痛苦是由欲望而生,有欲望就有痛苦。事实上,什么时候是最快乐的?做地产根本没快乐。因为连续开发,这个楼卖完了,下一个楼盘又开始。循循环环,没有终止,哪有时间去高兴?
“所以我们说痛苦是‘线’,快乐是‘点’。人怎么消除这个痛苦?痛苦是纸,快乐就是橡皮。佛家无忧的根本就是不要欲望,真的没有欲望就没有痛苦了。但是,很多人做不到。”
弓超说:“佛教让你心态平静,平静后对人生的看法就有了变化。”
又说:“人生不是为成功而来,不是为失败而来,而是为感受而来的。懂得享受感受,人们就会有笑声。”他有个比喻非常好:“比如这个楼是我们的世界,这么多的房间,成功在这个房间,失败在那个房间。我希望自己的一辈子,每个房间都去看一看。……佛教是一剂药,可以改变你心态的药。痛苦最大的时候会想到出家,就是一种药。有时候,一些东西要放下,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的放下,放下就好。”
弓超呵呵笑着说,他喜欢思考,常常把许多过去的事情进行重新的咀嚼。他说,“这个过程有意思,一个人如果能真正从第三者视角出发,总会有许多意外的发现。因为那样的人们较客观,也冷静……”
谈到这儿,我再次想起那个犹太人的话题:为什么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难道是因为人们愈思考,真理就离他愈远?人们愈思考,人与人之间的思想距离愈加大?人真的从来就跟他想象中的自己不一样?
然而人类生来就喜欢对自己做过的事情进行不断地思考,即便“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那也没办法。即使上帝要发笑,人类也要思考,因为思考是人的一种幸福,在时尚过剩和消费过剩的今天,尤其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