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都昌游记

(2009-08-06 07:20:06)
标签:

黑版报

土坡

菽麦

黍稷

担子

都昌

杂谈

分类: 心中的风情
     在去都昌之前,是非常不情愿的。原因有三:第一是感觉语言不通,他们说些什么都听不懂。第二所有的菜都特别的咸(由于没有冰箱,所以菜要放很多的盐才好保存)。第三农村的卫生习惯不好。可是那里是程的家乡,原则上说我爱我的丈夫,也应该爱他的家乡。所以是非去不可的。去之前和爸爸诉苦,爸爸对此非常的理解,他说99%的媳妇都不愿意去婆婆家。但随后爸爸似乎又很欣慰的说:“很多的女孩子完全的没有去过农村,到了农村就更不知道怎么办了!你还好拉,你小的时候我还常常带你回老家的!”
   坐了半天的车,先到了九江去看大姑。看完大姑后,下午就下乡了。
   第二天的早上,我和程去爬山。走在江南水乡的小路上,虽说是隆冬季节,但在萧瑟的北风中那些油菜也还透着些许的绿意。田埂上的草已经有半人高了,而且还全部都是枯黄色,但仍可以看见一块块整齐的田地,砌的平整的水沟,足见在立春到秋收季节中它的繁荣和鼎盛。忽然我脑海里面冒出了一个想法“哦,原来这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吧!”想起诗经《七月》中的“黍稷重穋,禾麻菽麦。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昼尔于茅,宵尔索绹。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现在是农历的12月,很快就要开春了,也就到了“其始播百谷”的时候了。我们的祖先从原始社会开始就用“黍稷重穋,禾麻菽麦”来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这是养育我们的土地,难道不值得尊重和爱戴吗?
   上山了,我们发现山的缺口很整齐,想必这些山路都是后来人工用炸药开出来。所以上山的道路和两旁的泥土都是黄色调的,虽然有着明朗阳光,气温却也在0度以下,路的两旁还都可以看见有薄薄的冰。从山上下来的行人是小心翼翼,而摩托车更加是减缓速度慢行,而驾驶员也还要一只脚点在地上,让车更加的缓慢。越往上走,却发现绿色越来越多,野生的松树透着墨绿,与北风和它周围枯黄的狗尾巴草一起晃动。让我不由的想起了三国时期刘桢的《赠从弟》中的“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忽然理解了世人为何皆把松树作为不畏冰霜的典范。梅花和菊花也然傲霜枝,但松树的质朴无华和四季长青更能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吧!
   沿这山路往上走,看见一块平坦的黄色的土坡,爬上去,发现由于太阳的缘故,将我们的影子长长的直射在土坡下面的田地上,这土坡虽然不是很高,但是下面的田地和远处的农舍也能看的很清楚,虽然没有了“一览众山小”的豪迈,却也然有那么种平易和温暖在里面。站在土坡上,想起先贤陶渊明的传说,说他弃官回乡后常常躺在石头上睡觉。我们在地方也是九江地区,想必离他老人家的那块石头并不遥远,故我就看着自己长长影子和远方的农舍上飘出的缕缕青烟,脱口背出了陶先生的名篇《归田园居》。是否古人的诗与境的意境就在此呢?
   从山上下来,已经是晌午时分。丈夫却提议去他曾经战斗的地方-他原来就读的小学去看看。小学是在一个比较高的山坡上,从山坡往下看,居然也能将下面整个村落收入眼帘。远处妇女一边在湖边洗衣服, 一边在高兴的聊天。近处的田间小道上走着挑担子看亲戚的人,男人们都挑着担子,他们都穿着一看就知道是新的西服,西服胸前的扣子是敞开的,里面露出或浅或深色的毛衣。但担子里面是些什么东西看不清楚,但每个担子的外面都用红纸写了些嘱咐的话贴在上面,定神一看,好象有“福”、“寿”等的字样。女人们往往都带着孩子跟在后面。这些女人们很多都象城里的女人们一样穿上了长筒靴,走在乡间小路上那也是别有一番风味吧!哦,原来这里还是个有着古朴民风的地方呀!再回头看看这所小学,小学校挺破旧的,只有两层楼,通往2楼的楼梯口用了一个很到的铁门封了起来。挂在一楼的三年级门上的班牌已经只剩下一个角还固定在门框上,在风中摇摇欲坠。从窗户中往教室里面看,破旧的桌椅上是一条条深深的纹路,但却被很整齐的架在教室的两旁。教室后面的黑板上还依稀可见小朋友们出的黑版报,虽然与城市小学校里的黑版报相比简直是非常粗糙,但我却认为那保留这童心的粗糙的线条比起城市里面精致、精细、而又有着明显的训练痕迹的线条显得更加的原始和质朴。
    小学校前面有一块小的水泥地,我想那一定是他们的操场。操场上有一男一女两个孩子蹲在地上不知道在玩什么样的游戏,小男孩大概4、5岁,小女孩大概7、8岁。走近一看原来他们在下棋。他们用粉笔画出棋盘,棋子就是随手在地上检的石子、烟头什么的。想起城市里面的孩子动辄就上千元的积木,这种游戏简直就是无本的。看见两个孩子玩的很高兴,丈夫居然也童心未泯的卷起袖子,蹲下来说“来,我和你们其中的人下一盘”。马上小女孩就很乖的向一边退让,因为她如此的乖巧,加上有一双水汪汪、怯怯的大眼睛,我很快就对她产生了好感,于是我问她“这个小男孩是你弟弟吗?”她摇摇头,我再问她“是你表弟吧?”她还是摇摇头,“那他是你什么人?”她小声的,带这我不大听得懂的都昌话说“我原来不认识他,刚刚玩的时候才认识的!”我不禁感慨,孩子的心本就不该设防,但在高楼大厦,现代化的小区里面,又有几个孩子能不在父母的允许下和不明根底的孩子玩到一块去呢?这恐怕也是一种所谓的城乡差别吧!
    田野、小路,山丘、破旧的小学校,袅袅的炊烟,湖边洗衣的妇女,游戏的儿童等等,构成了一副质朴、清新、但也感觉略带贫困的画面。故带着一双发现生活的眼睛,换一个心态,哪里都可以是一个美丽的地方。http://imgcache.qq.com/ac/qzone_v4/b.gif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