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长宁区旅游景点介绍

标签:
上海动物园亭廊墓园石亭宋庆龄旅游 |
详细地址:长宁路780号
景点介绍:
园池位于东草坪区南部,水面面积约为6500平方米。原为清水浜的河道,因曾有陈姓人家居住,故原名陈家池。民国7年,扩建为园湖。湖中孤岛面积为1406平方米,遍植柳树、水杉、落羽松等树木。湖东南有跨河石桥,西北有长廊和游船码头。
大理石亭位于东草坪区北部,形似小型音乐演奏平台,亭内有弧形石壁,是一座西洋式园林建筑,两侧立有石雕西洋女神,草坪上大铜钟,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毁。亭后以高达10米的大龙柏等乔木为屏障,面对大草坪区,宽广深远。带状假山为东西走向的土质假山,山上筑亭,遍植树木,上有林间草坪,河溪通连陈家池。竹亭位于东草坪区西部,亭长18米,宽6.8米,竹制结构,围植海桐、夹竹桃等。樱花林位于东草坪区东北部,面积约1000平方米,原为日本园,植樱花树157株。
牡丹亭位于西草坪区西北部,原为中国亭,民国24年迁建于此。亭高4米、长9米,系古典建筑。1956年,于亭前辟建牡丹园,改称牡丹亭,园内植有各色牡丹300余株。荷花池位于西草坪区西部,面积约900平方米。池呈月牙形。池后为沿园界南北走向的长30米、高5米的小山丘,密植龙柏、侧柏、海棠、杜鹃等花灌木,其中以小龙柏修饰而成的“中山公园”四字,每字面积25平方米。
植物园位于后园中部,总面积6万平方米。1955年,植物按科属分类聚栽,分别组成棕榈林、腊梅林、桂花林等树园。1992年,树木有75科,260个品种。园区西北角有植于清同治五年(1866年)的一株悬铃木,树高28米,冠幅31米,独木成林。月季园位于后园南部。月季是公园特色花卉,常有月季花展。1956年,重新设置月季园,建成两个独立式大型花坛,总面积881平方米。1992年,植有月季花2000多株,品种达300种以上。人工假山位于月季园南部。1956年,以开挖鸳鸯湖的土方堆积而成,东西长130米,南北最宽达140米,高10.8米,山上有亭,可沿湖堤拾级而上。植有中山柏、海棠、杉木、柞树、红叶李等树。
公园苗圃民国3年,公共租界工部局在公园东部辟建园艺试验场。民国19年,改为工部局第四苗圃,也称极司非而路苗圃。1955年11月,苗圃并入中山公园。1992年,苗圃面积3004平方米,其中温室558平方米,培育75个花木品种,年产盆花2万多盆,草花5万多株。民国3年7月1日,公共租界工部局在建园之初颁布游园规则,不许华人入内游览。民国17年6月1日,工部局被迫宣布公园及动物园以门票制度对华人开放。
公园初建时,曾举办过数次露天音乐会,并建设露天音乐演奏台,演奏会成为公园重要活动项目,每年6~8月周末晚上,洋人结伴入园欣赏音乐会演出。民国24年,大理石亭建成后,工部局乐队每周六下午和周日上午在此举办音乐会,兆丰公园音乐会成为当时上海著名露天音乐会。民国23年,公园举办音乐会23场次。民国27年,增加到35场次。嗣后逐年减少。
解放后,公园以综合性多功能的园林新貌成为文化生活中心。公园露天音乐演奏台及大理石亭等处,举办过大型歌舞会及游园活动,露天音乐演奏台在“文化大革命”后期被拆除。公园还举办大型展览活动:1968年举办《泥塑收租院》展览会,1983年的北京定陵文物展览,1984年的反走私展览,1985年的刑法教育展览等,每次均有50万人次参观。1985年举办有11个省市参展的全国第二届菊展,共展出菊花10余万盆,参观人数达70多万人次。1991年,有30多个兄弟民族参加的“首届中华民俗风情游园会”在公园内举办。儿童游乐场,自80年代起增置空中转椅、电船、小火车、登月火箭、高架车、碰碰车、苹果车等大型电动娱乐设施。
详细地址:上海市区的西部,虹桥路2381号,濒临上海虹桥国际机场和上海虹桥开发区
景点介绍:
20世纪90年代建成了两栖爬行动物馆、热带鸟馆、进入式鸟园、食草动物新区、灵长馆和科学教育馆等一批大型展馆,使动物展出种类达600种6000余只,其中能繁殖的有200余种,并建立起一批珍稀动物种群,如:亚洲象、长颈鹿、羚牛、华南虎、黑叶猴、白鹳和鹈鹕等。现有各类植物385种,65000余株整体上仍保持着文化休息公园的园林艺术效果,也是上海市区最佳生态环境之一。
上海动物园还建有中国大陆动物园中第一座科学教育馆,馆内展览内容丰富,既有色彩绚丽的世界昆虫标本展览,也有保护野生动物的仿真生态展示室。
上海动物园是由上海解放五周年纪念日(1954年5月25日)开放的文化休息公园一西郊公园扩建而成,现有面积七十多公顷,经过四十余年的不断建设,现已成为一个大型综合性具有自己特色的动物园。
园区主要景点:
【绿野馆】
位于熊猫岭东北侧,是一座小型庭院,带有现代建筑风采,三面临水。透过馆内大玻璃,湖光水影,尽收眼底,隔湖是水杉、香樟、黑松、毛竹密布,自然景观引入馆内,不同季节,有不同景观。馆中建筑别具匠心,长廊、瀑布厅、汀步、石桥、石径、石笋、假山、漫步其间,曲径竹影,幽静舒心。
【天鹅湖】
因饲养天鹅得名,一座三孔桥南北横跨。湖东一座琉璃绿瓦的四角亭,与西面鸳鸯榭遥遥相对。湖中五个小岛,
【友谊园】
位于园中心,在熊山正南,1985年建成,占地面积8400
详细地址:上海市长宁区宋园路21号
景点介绍:
1981年5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批准宋庆龄为中国共产党党员。5月16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8次会议决定授予宋庆龄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的荣誉称号。
1981年5月29日,宋庆龄因白血病医治无效,在京逝世,终年90岁。依照她生前遗嘱,她的骨灰安葬在上海万国公墓她父母墓地的东侧,即今宋庆龄陵园。
宋庆龄陵园有纪念广场、宋庆龄汉白玉雕像、由邓小平同志亲笔题词的宋庆龄纪念碑、宋庆龄生平事迹陈列室等纪念设施。
宋庆龄陵园还保留了万国公墓外籍人墓园,并建立了名人墓园。名人墓园安葬有爱国老人马相伯、抗日英雄谢晋元、“三毛之父”张乐平等知名人士。
外籍人墓园葬有来自世界25个国家的600多名外籍人士,其中有鲁迅的日本朋友山完造夫妇、宋庆龄的美籍女友耿丽淑等。衬托这些丰富人文景观的是宋庆龄陵园精彩纷呈的自然景观。园内一年四季树木葱笼,芳草如茵。月季园、桂花园、桃花园等各种微型生态园林被专家称为"迷你生态保护区"。
宋庆龄陵园四周松柏青翠、肃穆宁静。宋庆龄的汉白玉雕像矗立在鲜花丛中。雕像后面即是墓地。墓前卧着一块素净的花岗石墓碑,后面洁白如玉的大理石墓椁。墓地正中是宋庆龄父母之墓,西侧是李燕娥女士之墓。
该公园以苏州河在上海历史发展中特殊的角色与贡献作为公园的主涵,以空间休憩与社会教育双重意义进行园区规划,并借鉴西方河流生活环境的开发方式,创建属于上海特色的人文生活空间,以一座崭新的河滨公园面向社会大众。根据此主题,整个公园被苏州河环抱,除建有林荫步道、花廊、大草坪外还将建造苏州河纪念馆,沿苏州河设置防汛通道和步行道,并规划设置市政配套设施。整个公园绿化率大于70%。
该公园的建设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加快苏州河沿岸环境改造步伐,改变长宁区周家桥旧区面貌,构筑长宁路西段新景观,更给附近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活动的场所。
新虹桥河滨公园建设总投资为1.28亿元。
该项目计划2003年下半年开工,2003年年底建成。
建设单位是长宁区建设和管理委员会,设计单位是上海大境建筑设计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