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和“有”是老子思想中最重要的概念,也是道家思想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道德经》第一章中老子就开宗明义地给“无”、“有”予定义,他说:“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即:天地形成的本始是“无”,创生万物的根源是“有”。“所以常处于无,以明白无的道理,为的是观察宇宙变化莫测的境界;常处于有,以明白有的起源,为的是观察天地间事物纷纭的迹象。他们的名字,一个叫做‘无’,一个叫做‘有’,出处虽同,其名却异……(林语堂)”第四十章中,老子进一步论述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有”是为“无”所生的,而万物又是为“有”所生的。
老子的伟大,就在于他认识到了“道”的存在,亦即宇宙万物的发展规律。因为看到了“无”,他就看到了道,看到了世界的生成和发展,看到了时间和空间,看到了事物的发展规律。
“无”和“有”这一对被老子创造并赋予了深刻含义的词汇,存在着辨证的内部关系:“无”是物之自身,而“有”就是人类对这个“物自身”的诠释。“有”之所以给人以便利,全靠“无”发挥它的作用。
在“无”和“有”这对矛盾中,“无”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只有找准了“无”,才能促成“无”向“有”的转化。
通过这一系列的哲学思考,我们也就明白了老子提出的“无为而治”的深刻道理。“无为”就是要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符合客观规律,要按照客观规律去办事。只有这样,才能够没有什么不能做的,从而达到“无不为”的境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