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短暂与永恒
(2015-12-05 16:07:07)分类: 散文 |
首先我们看这个题目,这个题目已经把自然界最美丽的事物趁现在人们的眼前,这五个字已经能够带给人们无穷无尽的美丽的联想,即使我们不去阅读他的内容,但从题目当中,我们就能够感受出这一首诗歌的整体内容已经这首诗歌给人们带来的美感。因为这些事物的本身就能给我们太多美好的想象灵感。
那么这首诗歌给描绘了什么,这一首诗歌美感在哪里,为什么《春江花月夜》被人们千古传诵,好了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去赏析一下。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描写了春天的江水 海潮 ,在这短短四句当中,作者把本诗歌的大致基调全部呈现在我们的面前。从文字上看,第一段的意境十分的优美。诗人的手法夸张,想象力丰富,空间跳跃的速度很快从长江的江水写到海上,从下到上,天地融为一体,海潮和明月相互结合交相辉映从静到动,给人一种无比美好的幻想月光辐射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翻出点点的光芒,这样的环境让我联想到《渔光曲》当中那一副美丽动人的画面,海水江水是动感的,所以当月光投入江水当中,翻出淡淡的光芒在滚滚东流的江水之下荡漾而去,这样的意境是无比美好的想象.最后一句的发问更是给读者留下了他多的悬念,在这样一个春意盎然,鸟语花香 明月当空的江边,会给作者带来什么联想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 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这一段从整体描写江和月光融为一体,并且从空间当中写的很大气浩瀚的气魄,江天一色,给我们留下很多对宇宙万物时间空间的无穷的想象,这里我用博大浩瀚去形容这样的场景,在浩瀚的夜幕和江面当中,江天浑然一体,在这空旷的原野当中只有一轮明月在天空,在寂静空旷的荒原当中,此时此刻面对此情此景作者发出了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感慨。这样的感慨是对人生的短暂已经人在自然江水和月亮的永恒之间的人生思考。
月亮和自然界一切山川是永恒不变的事物,但是人的生死子自然界中不断变换,相比永恒的事物,个人的生命的如此卑微,在自然界和整个宇宙当中,我们就如同微尘一般,人生一代又一代的人丛生到此,王朝不断的更替,个人的身体在自然界永恒中显得过于渺小,人生几十年在宇宙数以万亿年的历史当中,我们显得太过于渺小。这是张若虚在看到江水月亮之后发出的感慨。而这样的感慨是一个永远处在的命题,人们在社会当中需要学会敬畏自然,在历史和自然当中你我都是过客。在最后一句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这于这样的问题我们每个人都会提出这样的永恒的问题,或许每一个个体都问过这样的问题,本剧从两个方面描写月亮,一个是人,一个是月亮,江岸边或许每个人都见过同一轮月亮。,但是月亮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照着江岸来来往往的行人。时代在变,但是自然界永恒的事物他是不会改变,这个时候我想到一首歌曲,星星还是那颗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只不过是换了人间,或许这些正是这样一种对比才让人们引发了无穷无尽的思考和反思。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春江花月夜》的布局如同一部电影,前一大段的描写是一种长镜头的方式描写自然的进屋江水月光和岸边,作者的目的并不是写景物而是要烘托女主人公在闺房当中思念自己的丈夫,借景生情,白云一片去悠悠,这里白云的目的在于告诉大家下文什么下文女人思念自己的丈夫,我们可以想象一下,科技通讯不发达的古代,没有电话,没有微信 QQ微博 ,鸿雁传书的时代当中,女人在家独守空闺思念自己的丈夫,夜晚风景,女人坐在窗前绣鸳鸯,心中想着自己的男人,是不是地的的确确感受到十分的无奈,郁闷,在这个寂静的夜晚,一位痴情女子对着明月思念自己的男人,希望明月千里寄相思,在寂静的江水当中几条船飘过去,沿着江水到远方,楼阁中的女子接着船带着自己的思念他的心仿佛也梗着流水一起到远方,就如同,鸿雁向南方带上我的思念。这个镜头这的有点和琼瑶的痴情女人的感觉相差无几,那么接下来又有什么呢我们看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 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一对天各一方的情侣,在不同的地方看着相同的一轮明月,但是却听不到对方的声音看不到相貌,这样的相思只希望江水和月光把自己对丈夫的无求无尽的思念传递过去,即使是善于长途飞翔的鸿雁和会游泳千里的鱼儿,也无法把自己的思念带过去。这里作者用极为夸张的手法写出女子思念,这也是古代人技术不发达没有先进通讯设备,所带给人的烦恼,但是这也是很美丽的,距离产生美。一个人和另外一个人的接触的时候,如果在一起的时光多了,彼此对对方的了解深入了,因为就没有什么魅力可言语了,只有在不发达的时候天阁一方无法通讯的时候,人对另外一个人的想法才能够产生好感,这就是距离产生美。当彼此不在身边的时候,都希望了解对方当下的处境,从而在自己的头脑当中留下美好的回响,对方目前过得如何啊,身体还好吗,很想过去看看你啊等等,这些问题都是人之常情。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这还是写的是相思念,写女子梦到花已经凋谢,春天已经过半,但是自己的丈夫依旧没有回来。江水不断的流淌,春天已经到达末端,写到这里我们可以发现,作者在时间和空间上发生的很大的转变,他不再是局限于一个夜晚而是写到季节的更替,春天走了夏天来了,花木凋谢,自己的相思病更加重了,为什么呢,因为自己的丈夫还没回来。女子依旧独坐空闺,这个时候的女人他的心态是多么的失望啊,最后一句从季节写到段站的时间月光要下山了,这一晚上的相思的大写到达了自己的末尾。啊 一个不眠之夜,孤单的女人只有月光陪伴。在这里我们要问这里只是单单描写妇女想念丈夫吗?不是一定在远方同样有一个男子接着月光对自己的妻子的思念,或许有或许没有,希望是若有若无的,这使得全诗歌的意境来到一个很美丽的幻想中。这一切的一切随着月光的落下而慢慢的消失在我们的视线里,最后一段写的很美,就这样慢慢的落幕了。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