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事实证明微博是个好东西

(2010-12-07 22:37:35)
标签:

杂谈

分类: 生活随笔

事实证明微博是个好东西。现在它每隔一两天就会给人们提供一个公共话题。不仅极大地丰富了人们饭桌上的谈资,更重要的是,它给人们提供了更多看待问题的方法和角度。

举最近的两个例子吧,首先来看“被交警咆哮”事件。

前几天一位网络知名人士发微博称,当天无缘无故被一名交警咆哮执法,并附上了交警照片、警号,希望众网友共声讨之。

如果是按照国内网络论坛的一般套路,无非是众网友群起声讨一番,懒惰者将污言秽语齐聚一堂,勤奋者开始孜孜不倦人肉搜索。楼主、看客和被指控者都如京剧脸谱一般正邪分明,稍显理智的声音只能如浪花一般一闪即逝。

但是微博里面情况有所不同,首先是,当事人不仅可以公开声讨,还可以将此事抄送当地公安机关开设的微博要求处理。你不得不承认这维权的渠道确实多了,也近了。与近期发生的方舟子遇袭等未破案件一样,人们获得了监督问责的直接机会。

但此事更有意思的是,有人马上提出了质疑,问到了问题的关键——当事者您的车当时停在哪了?发帖人最终不得不承认自己违章停车在先的事实。

人们总是习惯于按下对自己不利的情况不表,把自己描述成一副完全无辜的样子,这是很平常的心理。但是须知,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有些东西看不明白,那是因为没说清楚。

回到问题本身,咆哮式执法,人格侮辱当然是不能接受的,但是利用国内网络特点,随手发个扭曲事实的贴子,将对手置于网络口水瀑布,甚至人肉搜索的骚扰之下,满足一下自己报复快意的行为,同样应受谴责。今天中国网络论坛上的整体氛围可能是盲目的、急切的、有中心的、容易引导的,但微博好像不太一样。

另外,有些话题如果放在其他媒体平台,会显得低级无趣,但是,经过微博这样一个独特的平台,却会产生不平常的传播效果,会引起人们新的思考。日前引起争议的捉奸门事件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一位女画家发表微博称,将自己的丈夫及其情妇捉奸在床。并附上了后二者的微博地址。女画家微博内还透露了自己与丈夫打架等等细节。

对于看客来说,这简直如现场直播真人秀一般刺激。当天,三方的种种信息被勤奋的网民在网络上翻了个底朝天。

更没想到的是,第二天消息还见了报,还上了门户网站的显要位置。

这首先反映的是中国媒体的一个特征。与国外记者跑新闻,发新闻,公众在网络上补充新闻材料的情况完全相反,在国内,网络却经常是第一新闻来源,然后记者,传统媒体跟进补充、总结,发到报纸电视上。记者们都不需要出门,坐在家里上网就可以获取新闻,甚至“深度调查”。

需要探讨的,就是这条只有家长里短,又没涉及什么重要名人的新闻,为什么就显得重要了,为什么纷纷上了媒体的显要位置。

是迎合大众热衷窥私,逐臭的消费心理?是受微博这一新传播工具特殊效果的裹挟?还是这宗涉及婚姻,名誉权的纠纷切中了什么社会弊病?这值得人们共同讨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