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书两次大改写,显微镜到底对地衣做了啥?

标签:
地衣显微镜 |
分类: 显微镜的应用 |
南方地区连日暴雨已经接近尾声,很多土坡上都出现了这种橙黄色一根根的东西,虽然很常见,但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吗?其实这是地衣的一种。科学家对于地衣的认知,经历过两次教科书改写级的大颠覆,都与显微镜有关,即使是生物达人的你可能也不知道,一起来了解下吧!
洁地衣棒瑚菌
1868年前:地衣是植物
在19世纪60年代,生物学家致力于把生物分类成一个个界限分明的独立物种,地衣被认定为一种植物。因为地衣形态上跟苔藓有相似之处,而且也能光合作用,因此被归类为植物,逻辑来说似乎也没毛病。
1868年现代光学显微镜证明,地衣是共生体
地衣的三种型态:壳状a,叶状b,枝状c
1868年,瑞士科学家西蒙·施文德纳(Simon Schwendener)提出地衣是真菌和微型藻的共生体,挑战了“单一物种”的分类理论,引起了很大争议。
明场观察下的地衣切片
念珠藻是地衣中常见藻类之一(明美显微镜MF52-N拍摄,40X相衬)
第2次颠覆:2016年荧光显微镜证明地衣是两菌一藻
斯普利比尔用PCR检测检测子囊菌种类,只有一种明显反应,说明只有一种子囊菌,研究一度陷入停滞,灵机一动下,他把检测范围扩大到各种真菌,结果发现,两个地衣样本都有担子菌反应(常见蘑菇属于担子菌),反应明显的样本有更鲜艳的颜色和明显的毒性。
免责声明本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字体或文字内容的版权,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权利人的知识产权,请来信或来电告之,本站将立即予以删除,谢谢。
来源:https://www.mshot.com/article/1465.html
前一篇:2招教你快速守护教室里的显微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