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派仪式&当代清供

标签:
佛学仪式感仪式自己天赋 |
分类: 小妇人学艺术 |
油画创作的时我的仪式感表现在烹煮咖啡上;玩中国画时我的仪式感表现在雅赏文房上;进行服装设计和珠宝设计的时,我的仪式感则表现在整齐的穿戴上。
有人说:“为什么不让自己很随意很舒服的去劳作?”
“这就是我的很随意很舒服的劳作呀!”我回答。
每天脑子里总有些很美的画面,我把自己装进去,然后再跳出来看自己,比如画画时,累了,端着咖啡在画架前走来走去,不时地走进走远,调整画面的远近虚实。画室里的我可以穿的很薄衫,甚至不修边幅,但咖啡必须有,且煮咖啡的器皿还要很讲究,咖啡杯更是依心情精致选用,当这一切妥当了才觉得自己够状态投入绘画,每每这时,我不会觉得画会不好,相信最佳的自己催产最佳的作品。所以,咖啡是我绘画时仪式感的基本体现。
设计珠宝的过程也是,必然是重视自己的装束了才能把想要的从大脑里拷贝出来。即使在家里做设计,我也是以不一丝不苟的装束去对待珠宝和我之间的“面对面”,我很认可自己对珠宝的这种态度,相信我美它就美,我只有对拥有最佳仪式美感的自己相当满意了,酝酿设计的东西也就满意一半了,另一半则要靠天赋了。
天赋其实也是有仪式感的,且生来就有。你看不到仪式感就找不到属于自己的天赋。不知道何为自己的天赋是聚内的时间太少,即使很了解自己,很清楚自己的感兴趣的事情,也要给出大把时间去颐养这个兴趣,天赋的仪式感是表现在使用多少时间衡量的。
其实我们很容易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你在什么地方“浪费”的时间最多什么就是你感兴趣的。用慷慨的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是最好仪式感表现,因为它是多么的不具体,根本找不到很物化的东西,只有我们的内心最懂。
就像我们不能随便在匆匆路过的地铁里驻足听“街头音乐”,因为不够聚内、也没有要“慷慨”出来的时间,当时的我们人心是向外的,要赶路,要求生,要成就另外一个属于世俗世界的你,你对“街头音乐”表现淡漠并不说明你不喜欢音乐,而是你需要一个已经预备好的状态,在有足够时间的情况下宁肯花高价买进音乐厅的演出票。时间和金钱更是仪式感的具体表现。
我为心爱的男子买花戴,我为钟情的画展长途跋涉,我攒一年的工资去旅行,我为实现内心的梦境花大把时间去阅读……仪式处处存在。
我们都是为了一个理想的人或理想的事物努力让自己达到理想的状态,就像追求梦想这个充分让我们展示仪式感的事情,足可以令我们慷慨出一切。其实任何人都这般的润物细无声做着,一个能够把自己“仪式”做的足够好的人心境多少是华丽雍容的,心境里的画面美了,借物流露出的事物也就美了,这都是拜无以伦比的仪式美感所赐!
借着预知的场景自己先美起来,你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我会穿戴整齐的安坐家中玩设计赏文房。处在构思中的自己,与自己美丽的装束同在,构思中的人和场景相溶,是不难让自己活在梦里的。活在能让自己变美的梦里有什么不可呢?习字画画时即使佩戴的首饰不便挥毫,也要让这些“环佩叮当”置在画案前,先“创作”好自己再创作好绘画。别人眼里的复杂我则觉得是最简单表达方式的艺术构思,很平常,也很“仪式”美,于古人来讲,这叫清心赏供,于现代人来说,身上沾染一些旧派的风华月貌偏偏就离不了这饱尝仪式感的生活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