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蕉叶上请用茶

标签:
妙玉香寺宋体《红楼梦》5d |
分类: 小妇人下午茶 |
茶饮方面我特别注重沏茶的过程和形式,无论是中国工夫茶还是英国下午茶,非常迷恋那套形式,形式里的茶杯、茶壶、茶海等等器物虽研究不多,但也未尝不去了解,它们是品茶过程中较有玩味的角色。
《红楼梦》第四十一回“栊翠庵品梅花雪”里,曹雪芹对妙玉用茶所做的一番描述让我对这样一个带发修行的没落家族女子坚持使用珍奇古瓷而另眼端详,如她给贾母用成窑五彩小盖钟(岂不知是不是皇宫之物),给众人用官窑脱胎填白盖碗,而给宝玉和黛玉用的瓷器曹雪芹在章节里都有着最为细致的描述,这些都说明妙玉所收藏的杯器之珍贵,而她自己用的更是一等的极品:绿玉斗。这绿玉斗,估计连富甲一方的贾府也未必能找出个相似货色的来。
对身家物品和生活过程的讲究,概念上不能仅仅停留在奢华生活的表现上,是所有有内涵的事物上升到一定程度自然而然的衍生物。有的人认为身为出家人的妙玉,从茶杯到茶水都要分等级,并无众生平等之念,尤其对刘姥姥用过的茶具生厌的态度,认为妙玉“其俗在骨”,而我觉得这应一分为二的去看:出身于书香仕宦人家的小姐,美丽、博学又聪颖,但也同样有着孤傲、清高和不合群,也恰恰因这样的出身,使她秉承了一种雅洁之气,有着对茶水、茶具等茶内容的深度挖掘,甚至于对饮茶人的挑剔。实际妙玉也也并没有把所用的珍奇之物当作珍宝,倒是平常视之,由此,我要说到的便是沏茶人的气质。
沏茶人之气质能让所泡茶水增色许多。广东有喝工夫茶的习俗,沏茶人气质的形成与其内涵和品位的高求息息相关,毕竟传统茶文化之美是千百年的一番练就!四十一回里,宝玉喝茶说了一句令妙玉欢喜的话:“到了你这里,(我)自然把金玉珠宝一概贬为俗器了。”此处可以看出沏茶之人妙玉在宝玉眼里从里到外所具有的非凡形象。接下来的一段则更能体现妙玉其人虽飘零而尊贵不减的气质:黛玉因问,“这也是旧年的雨水?”妙玉冷笑道:“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开了。我只吃过一回,这是第二回了。你怎么尝不出来?隔年的雨水哪有这样轻浮,如何吃得!”由此可以看出,妙玉虽家败却精神财富犹存,无疑,妙玉是位艺术家。艺术家总有属于自己的个性,有精益求精的内在追求,能将日常生活推向极致,这个极致,从心灵的塑造和丰富的精神上,其外在形式都是等同于内容的。而有自我个性气质的妙玉饮茶对象自然也是看人的,与爱慕的人和陌生的人共饮态度也会有所不同!《红楼梦》里妙玉出场并不多,但仅奉茶这一场足以道尽其人物形象的典型气质,而我对妙玉“梅花上的雪……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我只吃过一回……”的精求而牵魂,常叹:此生不求梅花雪,但求遇有采雪人!
这就又说到了共饮之人。饮茶除了解渴之外更多的是品茶,有些人怎么品、和谁品挑剔之挑剔,妙玉与刘姥姥那段儿确实冤枉,如果说妙玉嫌贫爱富,那么她便不会和邢岫烟相交,并且“关系极好”(邢岫烟的原话),因为岫烟家是很穷的,更何况妙玉在贾府是出了名的洁癖。妙玉只不过是与欣赏的人饮茶,即使这人不一定懂茶。
梅花上的雪,从天上来,没有落在地上,而是落在了梅花上,偏偏有人采来隔年用来烹茶,如此珍贵的天上之水,岂不有更为细腻讲究的烹茶过程?曹雪芹已无需笔墨再将爱茶人的庸常习惯细数一遍,仅以妙玉用茶前的讲究不难想到妙玉烹茶的技艺。爱茶人这番弄茶已是大大的玩茶,玩多了也不见得个个能玩出个格调来,器皿怎样的讲究以及喜欢与什么人对饮在饮茶的过程中都可大大的略去,唯略不去的,是茶香缭绕时饮茶人这时从骨子里所被浸出的雅养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