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旅行不再盲从

(2011-08-08 19:45:32)
标签:

芝加哥

大都会博物馆

华兹华斯

杂谈

分类: 小妇人小思考

 旅行不再盲从

做了一个很奇怪的梦,关于旅行的。

行李箱是空口的,很旧,萎缩干瘪似乎很疲惫的样子,安检的时候我都不知道检什么!总之是拖着一个空旅行箱出发的。为什么是一个空行李箱?出门匆忙?我一向很从容准备每一趟出行装备的呀!长到一个月短到一个星期。是要到目的地再添置装备吗?最关键是我还不知道要去哪里!只觉得是该出远门了,在机场时还犯晕,登机了才想起要去芝加哥。我去芝加哥的旅行主题是什么?哦,看建筑!但好像挪不动腿:我目前还不懂建筑。登机那一刻感觉到巨大的空虚,一路不踏实,指望飞机掉头回去。

还没到目的地我的梦就醒了,日有所思夜有所想,努力思考这个梦的缘由,想必是与朋友讨论的话题:向旅行要质量。

每个年龄段对旅行的需求都是不一样的!很年轻的时候曾和朋友说起我是不爱旅行的,空荡荡的头脑傲慢的排斥广博的世界。成年后的旅行也让我有些力不从心,丰富的外面世界常常感到落寞与空虚。记得在纽约的咖啡馆里,我为自己头脑的缺失和旅途的“迷失”而情绪低落:我来这里要看什么?居然在林肯中心听歌剧《弄臣》睡着了,居然在大都会博物馆观摩当代艺术作品看到是一片茫然,居然听遍了百老汇所有著名音乐剧没有几个印象深刻的……灿烂的文艺活动,缤纷的艺术世界包括花姿招展的都市景象,空荡荡的头脑让我承载不了如此丰富的世界。

知识的匮乏和艺术修养的欠缺让我对旅行从新有了思考。

梦里干瘪的旅行箱已充分告知我需要储备学识,因匆忙出行我总挪不动脚步是在提醒这一趟旅行有些牵强,要听从自己内心的需要。即使到了目的地重新“添置装备”——现行现学,也同样力不从心,曾经的一趟欧洲教堂行大概就是如此:缤纷的玻璃宗教画我一幅也读不出来,尽管已有读八年圣经的“储备”。

旅行要的是“头脑旅行”而不是“脚步旅行”或“身体旅行”,没有学识出行,旅行的脚步是笨钝的,带着学识出行,即使是“快步行”脚步也不失婀娜与从容。

我并不否定原来的旅行完全是盲从的,至少欧美国家的博物馆之行让我拿起了油画笔,客居英国让我对英国古典文学产生兴趣,但我知道,收获的仅仅是皮毛,向旅行要什么,这是我日后旅行的方向。

曾经的咖啡馆之旅、博物馆之旅、私人博物馆之旅、下午茶之旅、剧院之旅、故居之旅、旧书店之旅,将来还要补充建筑之旅、图书馆之旅、葡萄园之旅、茶园之旅等等内容,若不把旅行沦落为走马观花、过眼云烟,唯一的办法就是获取知识,将蓄了电池的大脑去与实景实物电击出火花来,只带着表浅的兴趣旅行如同一个表浅的人生一样,无法真正感知到这个世界的魅力。

临时获取知识也是得不到实质效果的,梦里出现的“是要到目的地再添置装备吗”真正说明我旅行的盲从。一趟好的旅行要长到一年甚至几年在头脑里储备装备的,艺术之旅更是要这样,旅行者的眼睛不止停留在花花绿绿的画面里、在博物馆里拍一张张世界名画储存电脑里就叫做旅行了,出行之前就要熟悉这幅画,哪怕在旅行中只追踪自己熟悉的几幅画,观摩中研究这幅画和这幅画的创作者,方能看得到原作的魅力,“到此一游”的旅行耗时又耗钱,是没有思考的,是无谓的!

好友楚姜包里时时刻刻装着一本书,乘几趟地铁的来回便能读完一本有价值的书,即使人多吵杂也不影响她背熟诗词。而我是在走访了华兹华斯的故居后才读他的诗的,华兹华斯的故居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就是一大空壳子,这其实是源于自己脑壳子的空,就算回来后恶补了英国诗就算借着诗人故居被动地了解了一个诗人,就算因这样的旅行脑子里从此就装了这个诗人,但,我丢失了一次与湖畔诗人“携手”相游的机会。

脚步慢下来,学养跟上来,装备头脑随时随地,日常中就要像我的朋友楚姜那样手不离书,随时认识世界,脚步才能跟得上世界,才会有看到广博而真实世界的可能性,这样的旅行每次回来,真如脱胎换骨般。

    我也曾做在云堆里或者沙滩上徜徉的梦,什么也不用想,不必用脑,不必记住这个追思那个,像婴儿一样完全单纯的沉浸旅途中,即使不用储备学养也能大量收获,只对这个世界无尽的好奇和梦幻……但那只是我儿时的梦,生命在旅途,不能不知方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