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开澳门莲花文艺盛开的花瓣


分类: 小妇人爱旅行 |
澳门这个地方小到可以每天撞见熟人。
一直相陪的全哥一天里就见他邂逅了五个朋友。我是在他偶遇第三个朋友时开始帮他数数的。而我来澳门仅五天也很快有了“相熟”的朋友,且每天相遇一回,不熟都不行!要么是在某个餐馆里,或是某个展览馆里,更甚是在书店某本书里……
五天里与我最有缘分的属刘森和马若龙了。两位在澳门文化圈是相当活跃的前辈,澳门文化主流里是可圈可点的人物。
年愈七十的刘森是位倾心为艺术家服务的热心人,工书法,喜交书画朋友,日常把收藏书画作为消遣。第一次见刘森是我来澳门的第一天,全哥带我们去丽濠阁吃烧肉,他们是老朋友,刘森热情招呼并告知在报纸上看到我们来澳办展的消息。刘老及他的朋友落座于离我们不远的地方,席间有位和他年纪差不多的女士,闺秀之范儿飘拂于举手投足间。经全哥介绍该女士为澳门知名教育家,家族企业做得大,投资建设澳门某中学并担任校长。相陪的还有一位年轻的医生,受家教影响从小习字到大,居然是位颇有权威的书法评论家。仅来澳门的第一天便就如此随意的见到了多位澳门文艺之花。
刘森专程来拜访时聊起七十年代在香港报社工作时香江文化的繁荣景象,“那时的艺术界可谓人才济济,董桥啦,梁羽生啦……纷纷从国外回来。”在刘老不熟的国语里,连同香港由远到近向我们一并拨开了香港紫荆花和澳门莲花文艺盛开之景象。
而此时的澳门更是一个文化蓬勃且进入迸发中西文化艺术最璀璨的时代。我见到的马若龙活泼好动,极安静时是他给我和父亲画漫画肖像,才晓得其是位很“生动”的艺术家。身上流淌着中葡两种血统的马若龙出生于澳门,曾是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而被授予文化功勋奖章成为澳门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受勋者。他是澳门艺术界璀璨的明星,是盎然盛开的莲花里最艳丽的一瓣:集建筑师、画家、诗人、社会活动家等角色于一身,从澳门文化司司长到很多展览的策划者,从诗歌领域领军人物到澳门很多著名建筑的设计者,功绩卓越。他的建筑作品满布澳门街头,而最广为人知的近作必定是去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中的澳门馆“大兔子”。
从漫画上可以看出马若龙有着诗人和艺术家的浪漫情怀,与其相处和蔼亲切。在澳门的几天里,与他吃饭和撞见他与别人吃饭,都是在陆军俱乐部的葡国菜餐厅里,每次相见都是呼啦啦朋友一大群,而他是其中的领袖人物。在澳门,马若龙常被人形容是上帝的宠儿,准确的说是澳门时代文化的一个宠儿,澳门繁荣的中西文化领域里他算是极其有代表的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