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毛笔写信——承不起的矫情与浪漫

(2011-01-05 15:43:20)
标签:

杂谈

分类: 小妇人读书会

毛笔写信——承不起的矫情与浪漫

 

给60岁以上的长辈写信我从来不敢用电脑的,有个“老古董”父亲就自然跟着沾染古旧味儿:子女的家里都设一个小写字台,写字台就是写信台,读书写稿在电脑桌,遗留一个写字台无非就是督促自己常常手写信给长辈。

与相熟的朋友我喜欢问:如果将来我在宣纸素笺上毛笔写信给你,会不会觉得矫情?

“不会!”朋友理解的回答:“有人肯浪费时间用毛笔写信说明情深意厚!感受浪漫还来不及呢!”

这浪漫藏在毛草笺里。

总幻想着有一天能很传统的用毛笔给朋友写信,现在虽跟着长辈藏几款彩笺,但仍舍不得用来写信,大概是因为书法不足以见人,更因为这承不起的矫情与浪漫。到我这一代来说,用毛笔在八行宣纸信笺上写信是一种梦幻!而这梦幻不过是对古旧的一份追思,这年岁,想凝结一种古韵,只有在家人或亲近的人面前方自然些:兄弟姐妹少年离家时收的都是父亲的毛笔信,这浓郁的中式生活让子女都留有很好很深的印象。

章太炎就曾考证出中国古代已使用铅笔,只是后来才衍化为毛笔。他说:“辗转蜕变,毫之制造愈良而铅铁遂不用,欧洲则迄今未改,以笔言之,亦见汉土所用为已进化,而欧洲所用为未进化者也。”

不知现代人使用毛笔到底是进化还是退化。且不去讨论毛笔写信的必要性,对于用什么笔写信只是中国遗老遗少族想去品味的一件事儿,体现精致交往。当然用电脑写信也不失礼,失的只是最中式的写信方式。

而现时是,毛笔信已如绝世贵族,化为云烟落入尘嚣。

但我却视这浮华为格调的升华,视尘嚣为现时的尘缘:端庄磨墨,灵巧手腕,纸笺绵绵清润笔端,再让那情意与墨香丝丝相融……谁肯为这耗时时间?唯情谊!对于常年在家里过着中式生活却像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用大量手写信维持人际关系的人来说,这样的生活不算不深厚,即使写信的朋友不多,情谊却足见以绵长。

在英国看到很多的西式文房古董店,发现中外遗老都爱藏信,都爱收集明信片,都爱赏阅信笺风情。听说济慈就为一款他喜欢的信笺要走老远的路。

毛笔写信——承不起的矫情与浪漫

 

我常自弄信笺,为了让朋友感受我的风格:把画作彩色打印出信笺尺寸,将文字写在背面,这样,读信的人既看到我新的绘画作品又闻到了“一得阁”的墨香。这比古时一些雅士自印的信笺省事多了。古人好自印信笺,认为:市井信笺为俗品,难以承载其文翰,有伤其雅洁之美,于是就自制笺纸以标其高雅不入俗流。可见一次普通的书信往来足以体现个人之风格、人际交往之情缘和文人生活之品味。

玩的最高的是在丝绸上写信,毛笔挥之,此生只写过一次,算是逗自己玩儿。后来真的把工笔画印在白色绸缎的两端,去年画展时作为礼品送嘉宾,这看起来像丝巾的绸缎谁也不会想到是可以用来写信的。

机构稿纸我是不用的,虽然格式规范,但总怕读信的人把我和工作联系一起,毕竟对私交笃深的人我是希望他们忽视我的社会角色的,社会因素越多,我们对过往的追思越少。

现在印信笺、玩信笺、藏信笺的人已经不多了,这些东西实在不入时,也只有在耳濡目染中小玩一点儿兴趣:《北平笺谱》就曾激发起民国时期文人雅士的思古情结。很多人跟着去收集琉璃厂荣宝斋、松华斋、静文斋等斋馆的笺纸藏版,精选古今名人画笺,分送友人。

毛笔写信——承不起的矫情与浪漫

《北平笺谱》宣纸线装,色彩古雅,雕刻、印刷、图案三绝,收录了林琴南的山水笺、陈师曾的诗笺、戴伯和的鹤笺、李柏霖的花卉笺、王振声的动物笺……图案内容丰富,珍贵异常。

我们先人的生活曾经是多么富于情趣,连赋诗写信的笺纸也视为一种娱情的艺术,读后大长雅趣,只能是更加激发我钟爱毛笔信了


毛笔写信——承不起的矫情与浪漫
毛笔写信——承不起的矫情与浪漫
毛笔写信——承不起的矫情与浪漫
毛笔写信——承不起的矫情与浪漫

                

                小妇人推荐书籍:《尺素风雅:明清彩笺图录》(上下册)

 

毛笔写信——承不起的矫情与浪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节日里……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