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恋一种得体与雅致

标签:
杂谈 |
分类: 小妇人食生活 |
但凡遇到铺了洁白餐布的餐桌我必然有开瓶葡萄酒的心理需求,对错落有致摆放葡萄酒杯的桌子我能产生迷恋,如果与没兴致喝酒的朋友共餐,我会提出单饮一杯的要求。在没铺白桌布的家庭餐桌上,若这一天我炖了牛肉或煎了牛排,口腔里的味蕾肯定会跟着飞舞起来,非要开一支葡萄酒才能得以安抚……
到底因为视觉的需要还是口感的需要想开瓶葡萄酒呢?其实都是真实的需要,一种是精神上的,一种是感官上的。
很多人似乎是一下子就爱上葡萄酒的。要知道中国毕竟不是吃牛肉、喝红酒的国家。也曾参加过大大小小的品酒会,品酒师悉心教导:来!现在我们喝的是来自×××酒庄的×××酒,请大家细细感受一下,这其中都有什么味道……有没有蓝莓的感觉?还有车厘子的味道?!
我心里嘀咕:谁小时候吃过蓝莓和车厘子啊?
这样的品酒对我通常是不受用的。不过,全世界也只有中国和法国是培养味蕾的国家,人们对外来事物接受是很快的。中国人学着吃奶酪和品鉴葡萄酒与法国人学着吃花生米和喝五粮液一样,很容易上路。事实上,全世界的人都对葡萄酒有着新鲜和好奇感,每个人感受葡萄酒都自有一套。酒是人类的文化遗产,好酒的人都会迷恋那经过时间酝酿浓郁醇香的酒香,葡萄酒的世界更是浩瀚无穷,且最美的永远是明天以后出窖的酒。
初始接触葡萄酒的人首先被满足的是精神上的愉悦。我第一个拜访的葡萄园和酒窖是美国加州的Napa(纳帕),也许是因为写生的感觉特别好,也许是葡萄园的风景特别美,也许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在葡萄园里喝葡萄酒的感觉实在是美妙,从喝下第一口,那香味从口腔到胃,在身体里慢慢流动反射到大脑,再从前额鼻腔呼出最后一缕醇香。只记得我当时是瞬间记了那个品牌,似乎已感觉到品尝了世上最好的红酒。其实不然,那只不过是一款很普通的酒,且世上最好喝葡萄酒一定是在法国,要么是智利或意大利,怎么也不会轮上美国。这就是(环境)形式美感所带来的美好感觉,再普通的葡萄酒就我当时来说也变得不普通了,纯粹属于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坊间一直流传“没有好酒坏酒,只有喜欢和不喜欢的酒。”这显然是对每一个葡萄酒庄园的尊重,我暂时还不能深入理解这样的论调,当抛掉一切喝葡萄酒的形式情景,只单单把葡萄酒作为一项佳酿去判断时,好酒,就是好喝!好酒就是与年份、土质、雨量有关,这就是葡萄酒最实质的内容,不需要一点儿形式的美誉。
也有对红酒不公平认知的,比如有人强调,吃牛排喝红葡萄可以帮助去掉油腻。其实,牛排配红酒完全是味蕾的需求,在稀释口里浓重的牛肉味道和调配口感后,从新唤起味蕾敏感的作用,之后才想到的是红酒的健康作用,纯粹是因为感官、为了味蕾欢舞的需要,过分强调健康是做不了葡萄酒的红粉佳人的。
在法式大餐时,葡萄酒是重量级主角。“有些Sommelier(侍酒师)只是品尝酒在口腔里的气息和味道之后,就吐掉了”听到这样的话真令人大愕!可惜酒是一方面,思虑的是品酒岂止只有舌头和口腔的修行?那酒的香味从口腔到胃在身体里流动再反射到大脑的快乐体验,难道就这样因为被吐掉不了了之了?也许仅仅是侍酒师的职业,一天里要喝很多的酒才如此浅浅品酒。事实是没有酒量的人较有酒量的人后者更能品出佳酿,尤其在餐前起泡酒、餐间红酒和饭后甜酒一个轮番后。不是浅浅一杯就懂得葡萄酒品性的。也许浅酌的人无所谓佳酿周而复始的在身体循环后的感受,每日浅饮一杯只是一种健康的饮酒方式。
邀约喝葡萄酒一定要是真爱酒的人,彼此都有足够的兴致才能在分享体会中帮助感受更佳的味道,就像谈论彼此都相熟的一位雅致得体的人,轻松的语调里能听得出那是感官和精神的双重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