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由保利剧院“知音会”主办的“墨舞丹青——崔文僮画展”在保利剧院开展。展览展出了深圳女画家崔文僮多年来创作的40多幅绘画作品,而比这些绘画更吸引人的,是崔文僮融会艺术与热情的生活。
从小就生活在剧院里
崔文僮出生在山东枣庄,自幼受到父亲著名花鸟画家崔培鲁的影响,学习中国画。因为画画,崔文僮不止一次和父亲发生“战争”。
父亲希望她继承衣钵,但崔文僮却有自己的主意,“我从小就喜欢舞蹈,还大言不惭地对父亲说,画纸没有舞台大,不够我折腾的。”幸好,在学习舞蹈的同时,崔文僮也没有放弃绘画,后来她到解放军艺术学院学习,就一边学习舞蹈编导,一边到美术系旁听,学习中国画创作。
“我有一点剧院情节,因为从小就生活在剧院里。”崔文僮说。冥冥中命运似乎自有安排,崔文僮的第一次深圳画展就是在保利剧院举行,曾经作为舞者在各个剧院演出的她,这一次作为画家,出现在舞台上。这次画展,崔文僮拿出了她历年来创作的40多幅绘画作品,包括中国画、油画和水彩画、素描等多个画种。其中尤为引人瞩目的是她早年创作的几幅工笔舞蹈人物画。
父亲曾对崔文僮说:“舞蹈训练会使你更加熟悉人物的肢体语言,它会让你的人物画插上翅膀!”这话给了崔文僮极大的鼓励,事实上,文僮最初对舞蹈的情感也缘于早年父亲让她临摹敦煌壁画仕女图的启蒙。她相信工笔画照样能画出舞蹈的动感和飘逸感。
用绘画体察生活
在快节奏的深圳,崔文僮是一个生活忙碌而另类的人,在大家都在忙着炒股票、买房子的时候,她还租住在单位分配的宿舍里,“我是我们单位唯一不炒股的人。”文僮毫不在意地说。事实上,她的业余生活被占得满满的,每周一、三学芭蕾,二、四学油画,周末回家和父亲学习工笔画,除了舞蹈和芭蕾,崔文僮还喜欢旅游和烹饪,空闲的时候,她会烤一点小点心,或是拿起画笔出去写生。这次画展展出的国画作品来自于多年的积累,大多是工笔花卉。而油画作品则是近年来的新作,这些作品与她的游历生活密切相关。
崔文僮是那种会因为想画不同季节的查尔斯河而三次选择在不同的季节到波士顿旅行的人。2004年,她第一次随父亲到美国办画展,在博物馆里看到那些经典的油画,一下子被震撼了,从此开始学习油画。“从波士顿博物馆出来,我就迫不及待地去买了画布、画笔和颜料。”现在的崔文僮每年都要到各地去旅行,在博物馆里临摹油画,在古董店里淘宝,崔文僮走到哪都带着一支画笔,她说,“旅行不画画,会让我觉得这次旅行没有质量。把那些打动我的风景画下来,我就好像也可以在风景中停留一样。”
展示美的生活
“我画画不纯粹是为了画画,更多地是为了感受生活、感受阳光。画画让我乐观向上,身心健康。”在崔文僮的画里,观众很容易体会到这种对生活的热爱。她喜欢画可爱的小动物,尤其是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她的画展不仅仅是对美的艺术的展示,更重要的是对美的生活的展示。
2008年,她出版了散文书画集《心欢喜,灵快乐》,其中不仅收入她多年来撰写的40多篇散文,还收入了她的32幅绘画作品。有人称她是作家,有人称她是画家,崔文僮却更愿意接受另一个称号——生活家。“别人说养花养草可以养性情,我觉得做家务也可以养性情。”她把世俗生活当成艺术去体验,总能在庸常的生活中找到细微的乐趣,无论是画画还是写作,都不是源于谋生的需求,而是来自于对生活的强烈表达的愿望。崔文僮说:“每天阅读、写点东西和画画,让我感到幸福和满足,这是积累财富不能带来的。”静下心来去追求一种精致的生活,在崔文僮看来,生活家的生活不是奢侈的生活,甚至也不是一帆风顺的生活,而只有坚持自己,才能无所畏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