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藏品

(2010-02-02 13:16:10)
标签:

藏品

手绢

糖纸

镇纸

女作家

浅水湾

分类: 小妇人爱收藏
                藏品

                    藏品

                    藏品

                    藏品
                     藏品介绍:纯羽毛做的银制品耳环,三十元人民币,东门淘得。
                    藏品

 生活让人眷恋的不仅仅是与人之间的情谊,还有与物之间的爱意,它们记录着俗世生活的美好回忆。记得有位收藏家说过,一个人一旦开始在某个领域里进行收藏,他就会感觉到他的心灵起了变化,他变得快乐了,内心充满了深切的关怀,并且以开明的态度理解世界上的万事万物。

我收藏东西应该从不记事就开始了。听妈妈说,凡是我没见过的好看的东西我都喜欢囤回家,尤其喜欢把垃圾囤回家,不管有用没用的都往家里捡。怎么我记得的捡的都是宝贝?印象很深的是罐头瓶——那个时候吃罐头是很稀罕的事,谁家小孩生病了才能吃上一瓶桃罐头,我吃的不多,罐头瓶子也就珍贵了!把各种形状的罐头瓶洗洗涮涮后养小鱼儿、摘野花做花瓶,放很多小杂物……我捡来的东西有很多实用价值!

捡妈妈做衣服不用的下角料时我正急于“创作的时期”,存了一抽屉的花色布料以来做布娃娃和花靠垫。当时还特别稀罕能拥有蕾丝花边,没事就到街头的裁缝铺,仅为了这一“收藏”我常常一耗就是一个下午,最后才得了几小寸人家铰下来不用的,我忙不迭地赶回家把它放在小盒盒里,偶尔还拿出来看看,很不舍得用,除非有我喜欢的姐姐要嫁人了,才做上一个“新娘子”在裙尾上缝上那几寸至爱的白色蕾丝边儿。

印象颇深的是收藏糖纸。学校的姑娘们都爱藏糖纸,每隔几页夹在书里,玻璃纸和着书页哗啦啦翻动,整本书就像配了彩色图画,我是班里攒糖纸数量最多的,品相也是最好的。现在藏喜欢带插图的书大概源于那时的糖纸吧!

我有生以来第一件饰物是手绢,就是那叠成三道用别针别在左胸前擦鼻涕用的。那时是在幼儿园,每个小朋友都有,包括小男生。我大概很早就知道自己是处女座的,天生就对事物挑剔,看到谁家小朋友手绢漂亮过我的,怎么瞧怎么就觉着自己的手绢不顺眼,因当时经济条件有限,不能总买手绢,我死缠烂磨的要跟人家换,瞧!足够成为“收藏家”的潜质吧?我家有三个姐妹,每到洗手绢的时候一起晒在阳条上,被风飘飘吹着,赏心悦目!心想,长大了一定要有好多好多条手绢。果不然,我现在有藏手绢的嗜好,还顺带藏了小毛巾、大浴巾。

真正的藏品是石头。当然我依然不改捡东西时的“良好习惯”和“收藏家”节俭的“优良品质”实现我收藏石头的理想,凡看见有特色的石头不管大小都往家里搬。有一次去新疆,人家都带回来哈密瓜和葡萄什么的,我却在五彩滩捡了十几块石头扛回来,要不是怕超重,恨不得装一箱回来。去海边更不忘捡东西,总以为自己能捡到珍珠似地。最近一次是去香港的浅水湾,那是女作家们因张爱玲而产生文学情节的地方,对内地女作家们来说,去了趟香港若不来浅水湾看看,似乎很有遗憾,为了弥补遗憾捡一颗浅水湾的贝壳给我熟悉的女作家,也算是在我收藏的爱好里稍带一点儿情谊的收藏。

若把收藏上升到情谊那可就太多了。画案上我独喜欢镇纸,不管是昂贵的、卑微的我一律视为珍宝。淘镇纸的嗜好由来已久,当然也是受家人的影响,对那重重的块块我有着说不上来的好感,可能觉得其敦实可靠的特征,比起文房四宝来很具有亲切感;人偶的收藏更是儿时的愿望,56个民族服饰的人偶代表了我小时候的梦想:长大后一定要访遍全国的少数民族。如今不敢说我集齐全了56个人偶,但至少承载着这个梦想我会继续走访下去;奢侈一点儿的藏品则是银器和瓷器,风情一点儿的则是家里的摆设,如烛台、相框、画框、桌布以及外出用的各种花色传统的油脂伞,文艺一点儿的藏品是字画和家具。

在所有的收藏里,我大为讲究其品质,但唯对首饰的要求不高,大概是因为父亲的一句 “饰物不分贵贱,都是工艺品” 的话,从此不再挑剔,逢喜欢的就买,也同时省了不少银子用在其它爱好上。

长这么大了,屋里的东西也这么满了,我深知道它们给我的生活带来多少的快乐,我不为自己的收藏找什么理由,很简单:情感的需要,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意义,我拥有了我想要的感受和追逐它们时的趣味心情!我倒并不多么“宝贝”它们,“卑微的”和“名贵的”都是同等待遇,我并不将所谓“藏品”当藏品束之高阁,记得一次朋友来访,喝茶的时候我给她用“皇家哥本哈根”,她念念叨叨:哎呦!我得小心点儿,别让我给摔了,我还是不用了吧?我告诉她:“摔就摔了!一个物品而已!小心伺候它反倒成了它的奴隶。我已完成寻找它、赏玩它、拥有它的乐趣。”

至今我还没专过某个藏品的深层领域,怕钻进去太耗精力,容易玩物丧志,违背收藏初始的乐趣。若以后我的这些所谓的“藏品”下一代不感兴趣,扔掉或贱卖到外面流通也没关系,若碰到赏识它的人,相信我是能感觉到他(她)的快乐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