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陷茶滤勺

标签:
茶勺thisteastylecrazy歌赋街杂谈 |
分类: 小妇人爱收藏 |
每天的午后,你端坐一室茗茶,享受烹制下午茶的整个过程,再手及一本画册,美不胜收!这就是我平日里“饮茶趣”、“咖啡乐”的时光。
每次享用它们的时候也是我对收集的茶具赏玩一番的时候。
但有一天你发现倒到水里的杯底有沉淀的茶渣,即刻感到不舒服,愁绪满溢:我的茶具里缺一个茶滤勺。
就算你有再高级的沏茶工夫,但在流畅的沏茶过程里的某个节骨眼上,偏偏因缺少某一器具的配合心情便能给了嗑一下。
难过的是,即使你跑遍已开放30年的大中国,就是买不到这个英式茶里的滤茶勺子,我开始怀念在专业饮茶场所里的那个,郁闷当时怎么就……没摸走一个!
我向很多人倾诉了没有茶滤勺的遗憾,大家很好奇的问我到底想要什么样的,中式茶里不是有茶漏么,借到英式茶不就解决问题了吗?
我听了更难过!异域风格大不相同的茶文化若能在我这儿融洽互通,感觉就像饱受传统文化熏陶的女子嫁给了喜欢饶舌歌曲的酷男孩,相处的时候必然会不协调、不融洽,需费很大工夫适应呢!
我挺难适应的,一定要找到我理想的茶滤勺。农民爱锄头、牧民爱马鞭,每个人都会结合自己的需要去追求满足最大快乐的钟爱之物。
于是跑香港寻觅。
先到中环的SOHO碰碰运气,那里古董杂货店多一些。也只能这样的店才有机会淘到传统款式的茶滤勺。但非常遗憾!SOHO让我有了失望的第一次。
转战到具有现代、新潮且声名大噪的HOMELESS,也许在这新时代里能碰上个具有时代感的茶滤勺,也能在家里凑合着用上一阵。
果不失所望!这家顶着世界知名设计师身份出现的各路商品自去年7月正式进驻中环以来完全抬高了SOHO区域歌赋街的文化档次,终于让我见到了日思夜想的滤茶勺,赶紧拿在手里捂在心里,惟恐被人抢了似的。
梦想实现了,但“挑剔小魔鬼”早已盘旋在我的脑袋上方,提醒我茶滤勺的品质:虽是全新设计,但没有我想要的简洁线条,外观华贵材质却缺少精细,但97港元的价格还是让我毫不犹豫的买下了,因为想起了前年在英国剑桥一家古董店里见到的一款,纯银制,有“腰身”,古典端庄,非常理想!价格却贵得超出了我的承受能力,也从此让我梦魂牵绕。记得那时,我还划着小船在剑桥大学的康桥下为它“缅怀”了许久呢!
在又一城商场三楼的杂货店里倒也见到了一款:滤网与底座联体,还有个小拎手,但缺少风韵和雅致,用起来会少一种感觉,与美国Macy’s商场里卖款式相差无几,若只为了使用的需要而将就买下且不少了收藏的乐趣?理想的茶滤勺就像理想的情人一样:价格既要合适,款式和材质又不能缺少岁月的韵致和本身的精致。
于是便每次在专业场所饮用英式下午茶的时候都要求服务生一定要配上滤茶勺以弥补我没有的遗憾,尽管会被有的地方的服务生告之茶壶里是茶包不会有茶渣,但我还是一再坚持要使用滤茶勺,饮茶是我要的一种状态,在饮茶程序里的我感受的是一种情怀,是梦想的土壤,比如希望能再次到纽约第五大道上的雅典娜广场酒店(Hotel
Plaza Athénée)赏玩古老的银茶勺……
而现实里,我的手里,就是没有“五星酒店”里那把古老、传统且不再生产的茶滤勺。如今摆在家里的茶具虽有了茶滤勺身影,却绝不是令人醉心的一把。
这时,Sister
Bamboo的一条短信从香港岛漂过来:
在★★★★★酒店用下午茶,
琴声、茶的浓香在烛光和银器间晃动。
看着银制茶滤勺,心里在盘算……
我暗激动:盘算吧姐姐!我知道你盘算的岂止是一把茶滤勺,而是在盘算我的理想我的至爱哪!
看到旁边的滤茶勺了吗?于是你开始感慨:生活的满足感真是无法言语,尽在杯茶之中,
生活的清香也将持续永恒....
98元的茶滤勺.
底座联体带小拎手的茶滤勺.
带回家的茶滤勺.
茶滤勺的搁置.
我中式茶滤勺.
与恋物志友一同在香港的SOHO淘宝(这就是HOMELESS店里).
HOMELESS店面.在歌赋街,尖沙嘴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