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dancer's life

标签:
芭蕾演员美国文化 |
和蕊蕊在华盛顿芭蕾舞团一见面她便迫不及待得叙述在团里生活的一切,我们好不容易找了家餐厅停顿下来,她的芭蕾讲述还在继续,当然也是我的视听享受。蕊蕊带给人的气息与众多女孩不同:艺龄与资历的增长令其谈吐不俗,见解也明显超越了同龄人,能让你能感觉到她的青春不是在无声无息中度过的。
“我们团没有差的演员,各具特色,每次排练我都是一种陶醉”。
这真让人羡慕!我了解她的感受来自于她所拥有的单纯的艺术世界,这不难想象人在舞台上的蕊蕊该怎样释放自己的特点。蕊蕊永远是芭蕾舞台上最夺目的一个舞星,脸蛋谈不上好看的蕊蕊在舞台上似乎在告诉你,看到我肌肉的每一根线条了吗?我彻底的把她们交了出去,即使我毫无表情的面孔也难掩我注视你时火热的眼神。20岁的蕊蕊骤然间已从少女变成了一个生动的女人了。
“去国家美术馆看德加的画了吗?”蕊蕊继续着她的谈话。
“看了,我在看的时候还在想你排练之余会不会来这里”。
“我去了很多次,他画的全是演员幕后的情景,非常生活,把演员的疲惫也作为艺术展示出来了”。
这时我想起俄罗斯舞蹈家乌兰诺娃,作为一位绝妙抒情的芭蕾女演员,她大部分的时间是在自然界、音乐、芭蕾里,以及世界一切优秀的文化艺术成果都是她生活的滋养。还有现代舞之母邓肯每到一个国家都是浸在博物馆以观摩雕塑进行她的舞蹈创作。还好蕊蕊也能有些这份性情。
“除了周末休息以外我每天都忙于排练和演出,排练一结束我们都拥向隔壁的咖啡馆。”来美国两年的蕊蕊给人的印象好象是在这里长大的ABC(America bron China)非常老练与自信,那常常带着大大的墨镜端着星巴克冰冻咖啡走在去排练的路上的形象给了我很深印象,芭蕾舞团给每位新成员的薪水除了交房租以外,几乎连每天一杯咖啡的钱都没有,但这似乎不是问题,因为蕊蕊的薪水长得很快,从华盛顿芭蕾舞学校给她全额奖学金的那一天就意味着蕊蕊是杰出的,一路都是的。
我说的这个杰出女孩全名叫黄蕊,深圳唯一一位在国外芭蕾舞团受训练的人,也是一名孤儿,幼年生活是社会重点扶贫对象,只是现在站在你眼前的她,让丝毫感觉不到命运在脸上留下的痕迹,也没有养成见人扭扭捏捏和闷声不响的习性。她生性单纯、乐观,似乎有着无穷无尽的活力。
蕊蕊很会聊天,小小的年纪在艺术上感受已很让人侧目。她似乎很清楚目前自己想要做的,独立的个性不知道是不是出于成长之路。
“你知道,国内把我宣传成那样,我是有压力的,不成为一流的演员似乎对不起大家。”
蕊蕊出国之前已经把中国舞蹈界最顶尖的大赛金奖拿到了,广州芭蕾舞团也已给出了最优厚的待遇要留住她,但她还是离开了让她不知感激到何时的城市。
“我很喜欢这里的教学方式。与国内很不一样,为了演出,排练到累死,似乎这样才是好演员,但在美国不同……而且现代芭蕾也很适合我,如果不出来我必然要跳古典芭蕾,感受是很不一样的……”这是她的心里话,也曾是她的苦闷,我能为她高兴的是,她现在可以做她想做的事情,有能力追求她想要的生活。一个人最可怜不是他生世的坎坷,而是不够了解自己,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终身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我虽不曾羡慕过谁,但却敬慕那些肯忠于自己的目标、在生命中不断挖掘自身潜力并投入于自身可以把握的生活的人。
“我们团除了一个亚裔男孩外,所有男演员都是同性恋,有特色吧?”
“哦!是吗?想象不出你与一窝同性恋哥们在一起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他们很友好,美国很多舞团都这样!”
蕊蕊所处的国家的确是很具特色的,希望在她未来成长的路上能够把握自己所具有的种族特色,在繁多的“特色”中闪出亮的特色之光。若要真问蕊蕊的真正魅力在哪?我脑海里呈现的就是她那能吃苦的样子,这种能力让她的同龄人几近仰慕,成了一种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