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关于“提升进店率”

标签:
转载 |
行业的好几个陈列培训师,经常讲“提升进店率的陈列”,我一直不太苟同,曾有朋友提出过质疑,我没有回应;
近期听到一个故事,很有针对性,我决定拿出来分享一下:
一个朋友在一中高端品牌担任中层职务,她领导去听过课,听说陈列能提高进店率,高进店率会转化为高的试穿率和高的成交率,回家之后,马上做了一件事,吩咐下属买回了好多的装饰用品,把整个店铺布置得灰常热闹,到处都是亮点,说是要做“提高进店率的陈列”;
做完之后,大伙儿也甚是满意,的确人流量大增,她领导觉得这次学到了不少东西,想不到自己亲自操刀也能有如此水平,甚是得意;
然而事情发生了,进店率是提前了,可成交率并未上升,销售下降了一半,朋友她也不知道是何原因,于是跑来问我,她说你好歹也是出过陈列书的人,你给说说,这是什么情况?
我说:你去问问你们的店长,最近是不是有很些顾客嫌贵而没有买单?
没多久她就又来电话了,说,你怎么知道有顾客嫌贵呀?近期嫌贵的顾客比较以前多了许多呢;
这就是问题的所在,定位在中高端的品牌,她的顾客也是中高端的顾客,所对应的产品、装修、陈列也应该是中高档的,你搞那么多的花样,人为的降低了店铺的档次,这时高端一点的顾客进店率会下降,中低端顾客进店率会上升,而低端的顾客永远是比高端顾客的人流量要大许多的,所以总体来说,进店率是上升,但上升的绝大部分是无效客流,原本以为是500块一件(因为陈列搞得像),一看吊牌1500,自然就嫌贵了,嫌贵当然就不买了,而原本就不多的有效果客流,被你陈列这么一搞,减少了,业绩自然就下降了;
http://s1/middle/5795fbd0gc52b94f7ca30&690
每个档次的品牌,都有着自己定位的顾客群,比如说:
假设H&M,C&A等品牌,每天进店3000个顾客,成交了1000件货品,金额15万
ZARA每天进店1500个顾客,成交300件货品,金额15万;
MaxMara每天进店100个顾客,成交20件货品,金额15万;
Chanel每天进店20个顾客,成交8件,金额15万
就这个例子,相信大家不难看出,每个品牌都有着自己固定的顾客群,买走1000件H&M的顾客,有好几百人,如果这几百人进入Chanel或MaxMara的店铺,那该是多高的进店率呀,这么高的进店率,产生的成交率很可能是0,放到略贵一点的ZARA店铺去,可能还能产生一点销售,可见进店率很不是提升店铺业绩的好办法,而如何让自己品牌定位的顾客更愿意进来、愿意买单、愿意买大单才是提升的关健!
之前我培训过的一个男装品牌,是一个知名度很高的老牌,而现在全店铺货品杂乱,全部都在打折,刚上的新货都打65折,加盟商叫着说不赚钱,我说,你拿货都4折左右,你这样打折怎么赚钱?她们说不打折谁买呀?我也不想说什么了,这是主动放弃品牌定位的那部分顾客,而去打折来讨好低档次的顾客,这样下去,品牌迟早沦为低端品牌的;
通过上面的例子,相信大家也能看得出我对“进店率”的看法,你们也自己验证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