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年少不觉家乡好,年老方知乡愁长。”
我的家乡在中国冷峻苍茫的北方,在长城黄河边上,在黄土高原与大漠草原交汇的地方。
天下营生十八般,最数出门人难。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第二个秋天离家,屈指算来,已经有四十九个春秋的时间。
少年时代我忍饥受饿。青年时代我长歌当哭,无有出路。只有捡别人不愿走的险路,冒险走下去,愤然离家乡。辞别父母,孤身一人,背井离乡,而乡愁却让我成了个举目无亲,忧郁的青年。只能把全部精神寄托于书本里的世界。万般无奈走在独木桥上
我走遍中国的五湖四海,最爱的仍是自己的家乡。
我已花甲之年,要把这最后的爱献给亲爱的故乡。
我已经厌倦了大都市的吵杂,那漫长的街道,走不完的柏油路,在混凝土灰色地森林海洋,我想回到小城的安祥,闻一下慢生活的清香。
今天,我决定踏上返回故乡的路,请长安的朋友们不要挽留我的决定,我想在家乡的房檐下听听那滴雨,想在榆溪河边田野里吱吱地踏出春雪的声响。
告别八百里秦川麦香的金浪,回头,从金锁关北上,回到黄土高原最北端我亲爱的故乡。
这是我人生最后的选择,最后归途的畅想。
我的全部感情是榆林这块土地馈赠的芬芳。
多少年的思乡之苦,让我痛彻肝肠,常常夜不能寐,热泪流淌。
牵扯我的是古城的四合院,还有拼三鲜、黄萝卜扁食,粉浆饭。是比裴多芬、老柴柯夫斯基音乐还好听的榆林小曲。是六楼骑街、南塔、北台、红石峡,是弥漫着城干板的乡音,是那曲折避静的小巷,是那青砖铺就令我朦胧迷离的老街。
年纪越大,思乡的情越重。我像个不死的老兵,走近故乡情更切。
我不想客死在异乡。
梦中总是见我慈祥的爹娘,似乎在呼唤自己的儿郎。
我的余生,决计在故乡,重温我少年时代缺失的温暖时光。终于我不再需要和大人要一分二分,自己的钱已经够花,享受着一个绅士愉快自由地奢华。
我丢失过很多珍贵的时光,今天我再也不愿丢失故乡。我象那沉没于岁月河流中的人,抓住了一块来自故乡的漂木。
我一生飘泊,饱经离乱。
我带着往昔岁月满身的伤痕,想用家乡的水,洗去尘埃创伤,让我能静静地思考,享受人生之秋的暖阳。
我不愿做它乡的孤魂,我常常向埋葬着我大我娘的远山注目凝望。
是的,假如我不为家乡活着,会没有资格埋葬在故乡黄土山梁。
我的祖父和我的父亲都是手艺人,我只是个玩弄画面和音乐,拍影视的手艺人,讲故事的手艺人。为找寻点思想和哲理,常常累得人模狗样。
谁不是过五关斩六将,深夜可以痛哭,但是天亮必须奔跑。
我在安静中不慌不忙中坚强。
只有回到榆林,我才是那归林的飞鸟。才是晾在海滩上的鱼,有回到大海的感觉,有如鱼儿得水的快活。
我想忘记我中年时的谨慎和保守,让余生回到少年时代的天真和有趣。
今天我回归故乡,是为了余生增添活下去的力量,度好人生,生命的夕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