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的星斗《陕北歌王·王向荣艺术之路》读后何志铭

标签:
王向荣何志铭 |
民谚有:“地下一个人,天上一颗星,”王向荣就是一颗天上发光的星斗。王向荣是陕北民歌地标性的人物,陕北民歌是陕北的音乐翅膀,传得很远,知道的人很多。在中国人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都绕不开它,你有可能不知道陕北 ,但一定不会不知道陕北民歌。
由霍文多著的《陕北歌王.王向荣的艺术之路》一书,至少告诉了我们一个你所不知道的王向荣,一个我们熟悉的陌生人,一个需要重新认识的王向荣,一个值得尊敬的陕北歌王。
他的生活秘史,成长的艰辛,也由此我们对传统产生了敬畏。
其二,此书是对陕北民歌指原生态陕北民歌,以及其思想内容极其准确的认识价值定位。陕北为什么能产生王向荣这样一个巨星式的人物,给了我们新的认知标准,也由此引申出历史与传统民间艺术的伟大意义和岁月与土地的奉献。
此书的作者,没在流传上多议论,更多把民歌研究的着眼点,在“民”上,即歌者“民”的命运。他没在陈年老账上翻腾,而尽可能告诉你新的东西,即真正的艺术力量在民间,在这些曾经历苦难的民间艺人以及传者身上,王向荣正是这样一个独特的人物。
历史时代,深厚的生活,无比艰辛的岁月,个人的悟性,形成了这样独具魅力的人。
掩卷沉思,唯王向荣伤感的部分,最为动人。即他的苦难,灾难、艰难、磨难成就了他的人生。
王向荣个人曲折的爱情生活,他和红红那段令人心跳加速的爱情故事。为了还账,他到二个姐姐家借钱受到的冷落和热情,让他知道了人生的冷暖。他与妻子结婚前的彩礼风波,给他一生留下了心理伤害。为了吃公家饭,进剧团,遭到的冷遇与白眼。特别是父亲去世时,竟连一双鞋都 没有的窘况……
令王向荣成长的不是苦难本身,而是吃过苦以后,对他个人心灵品质意志的历练与升华 ,铸就了他一生的品行和坚强的力量。正因如此,王向荣学会独立思考,才会有独立人格,才会有真正的灵魂。
那些岁月、年代,王向荣的命运,就是一个阶层,乃至我们国家的命运。这是面对历史的凝望与致敬,让我们知道自己从哪里来?
霍文多让我们分享到了王向荣的苦难和难为,甚至成为了我们自己的苦难,并愿意负担他的苦难。奇特的是让我们感到了善的力量。
王向荣把现实生活中的痛苦,转化为陕北民歌的美,把自己的人生变成艺术,苦难上升为令人欣赏打动人心的艺术形式,也勾起了人们自身的生活遭际与艰难的历史体验。
这正是痛苦着也快乐着。
苦难让人哀而不悲、难而不怨,苦难让人庄严肃穆,雄浑伟岸。让人对王向荣的生活历史产生了敬佩。觉得他歌唱的好,而他本人更好。
他代表着我们民族的根系,他唱着故乡的歌,正是我们民族原动力,所以我们敬重他。
《陕北歌王王向荣的艺术之路》不仅仅是一本传记,而是一本陕北民歌史,它让我们重新定义陕北民歌最本质的美。知道最有价值的是以王向荣为首的陕北民歌手的民歌才是真正的艺术。
王向荣的歌,完全有别其它歌手是土地的心声,岁月的回声,民族的精灵,祖先的遗韵,所以特别的珍贵。
因此,我们知道唱民歌的人,历史是这样深沉,民歌是如此大美。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我们要感谢霍文多,写了一本好书,让我们看到了新的视点,打开了一新的世界。
当我们被这个喧嚣的世界,弄得晕头转向时,他给我们迎头浇了清凉的水,让我们回头望过来的人,王向荣的成长经历,知道陕北民歌的根、魂、命在哪里?
霍文多对陕北这块土地与人民,特别是以陕北民歌为代表的民间艺术的厚爱,代表着当代有良知的知识分子精英层面对民间艺术认识价值的深度解折。
王向荣是黄土地的骄傲,这本书让我们仰望陕北高原的星斗王向荣,得到我们的理解和认知,让陕北民歌的真魂得已发扬。
王向荣的歌,为什么唱得这么好?
这本书道出一个真理:只有历尽磨难的穷苦人,才能体会出社会彻骨之痛的真实。
王向荣的歌,唱出了这刻骨铭心的生活经历。
王向荣的歌,开场总是客途秋恨似的悠远苍茫,望穿秋水般的企盼向望。每逢结尾则倒勾一句,发出呻吟之叹,让人动容,并为之惊愕和震撼。
王向荣的脸膛,如黄土高原的沟壑,质朴浑实。一副饱经风霜的铁嗓子,如千年老树,土拙古茂,生犷苍凉。声韵如山舞银蛇,矫健奇崛、大起大落、高低远近、山呼水哮、气脉贯通。他永远充满着激情和真诚,无论在大小场合,每唱必冲动不息,真情实感,艺德高尚。他的歌,既不同于前人,又迥异时流,自成一家绝唱,形成了别人无法复制的独创风格,俞是更为可贵。
正象作家陈忠实先生所言:只有王向荣的歌声,让人有一种惊心动魄,心肠沉痛的感觉。
所以,陕北有幸没让王向荣这颗高原的星斗失落,而霍文多的这本书是多么难能可贵的。
201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