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王改华——西影何志铭

一个陌生的电话打来,说自己是王改华,一下子让我想起了十多年的她。
大约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虽然到西安已经多年,仍心里倍感孤独。有陕北老乡介绍王改华。改华大我几岁,也早于我几年到达西安,在西安西郊仪表厂上班,最让高兴的是她与我同是榆林老城人,并且爱好文学,特别是喜欢翻译英文外国文学作品。当时她正翻译史景迁的著作巜利玛窦传》。我喜欢文史,对人物传记更是情有独钟,她一个人翻译,日子过得很清苦。我们只是相互鼓励的异性朋友,改华很朴实,衣着也朴素,交往简单。我记得我好像写过《利玛窦传》后记的一部分文字,而在她当时出版后记中也提到我对她的帮助。只是十七年过去了,旧版巜利玛窦传》没在手头。
这不,她又寄来了六本新的译作。因为后来王改华离开了西安、陕西,到天津上班工作去了,于是就断了联系。谁知道她那根筋拨动,让她想起了联系我,打来电话,一直打到电话发烫......
现在这六夲书在我的案头,每一本都很精采。当然这还不是她全部的译作。王改华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人?
家乡是陕北塞上,自古是苦寒之地,又是多个少数民族湮没之地,儒汉文化薄弱,而改华不但汉语了得,而且英文能达到翻译成汉文学作品的程度,大家知道懂英文与翻译外国文学作品完全是两回事,可见她是何等的身手不凡。她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到西安工作,忙碌之余学习英文,经历了何等艰巨的努力学习英文,我不知道。但我知道能达到这水平的也是凤毛鳞角,可见其不易和付出。
她一囗气翻译了这多书,应该把所以的业余时间用在译作上,据我知道她还是家庭主妇,在照顾好家人后,才能坐下来搞清楚大洋彼岸,那个国家人的历史人文典故,以及文学的理解并译成汉语。
如今这六本书静静放在我案头,散发着书香和详和,不向我们一样对异国不解的怨恨,所以改华远比我们高见,对人类共同体,地球村的生存概念,比我们更清楚地知道,不会回到义和团的年代看待异国文化。人类本应该多了解勾通,不应有恨,美和善应该是她译作主旋律。
王改华遵守世界文学共同的追求,按译作规律而行,是一个有良知良好道德的伟大女性,我为家乡有这样的女性,为早年间我们有过的友谊和帮助而自豪。
一个人终将会老。王改华不象许多同龄的妇女,在麻将桌和广场舞上虚度光阴。也许在这样的夜晚还在伏案。我在西安之夜北望,也许这时她仍在奋笔疾书,我愿她在有生之年还有更多的译著,而我们通过她了解世界,不应该忘记她的努力,还应该让更多人知道这样的女性,让环球同此凉热,让世界应该大同,人类应该和善,一切暴力应该受到诅咒,王改华让我们敬佩,是她几十年一直这样做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