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影导演何志铭个人简历
(2018-07-31 00:53:44)
标签:
何志铭李鼎铭西部电影集团西影导演 |
西影导演何志铭个人简历
何志铭,陕北老榆林城人,1952年出生,19岁进入西安电影制片厂,现年64岁,是活跃在中国影坛上最具练达的最有经验最成熟的一代人,经历了共和国所有的历程,经历了西影八十年代崛起,亲身参与了中国西部电影创作全过程,从实践到理论的建成参于。是西影吴天明、张艺谋的挚友。从七十年代末参加电影摄制、有从《血与火的洗礼》、《特高课在行动》、《叛国者》、《飞燕典》、《巧哥儿》、《白桦林中的哨所》、《即将发出的逮捕令》、《六盘山》、《棋王》、《霹雳行动》、《黄河在这转了个弯》、《黄河大侠》,师从西影老导演郭阳庭、高志艺、张其昌、姚守岗、滕文骥等,在电影摄影机站立了十多年,从道具技师、美术设计、场记、导演助理、干至导演。几乎干遍了电影所有的工种,实践经验丰富,由于电影美术出身,从场景到道具、服装有着丰富的历史实践经验。
何志铭是中国仅有小学学历不多的影视导演,多年读书与写作,其学养与知识非同一般。面壁十年图破壁,其读书量和笔记量数目非常可观。条条道路通罗马,知识改变命运,在何志铭的身上印证了这些真理。几十年默默无闻,一个人的奋斗,塑造了学者学识型导演。
知识函养铸就了的人品,坚贞不移,性格沉稳,言少内含忠一不二。四十多年没离开过西影,把西影当作自己的衣食父母,倾情回报西影,2002年主编了大型图书《西影四十四年》。2003年筹备参与西部电影频道开播。2005年纪念中国百年他拍摄了十集纪录片《大话西部电影》。2008年纪念西影五十年他拍摄了纪录片《永远的西影》。2010年为《话说陕西当代卷》撰写了《享誉全球的电影重镇——西安电影制片厂》。作为一个七十年代进厂的职工,把自己的知识全部回报于自己的企业。
何志铭忠实于陕西故事的演绎,作为一个陕北人认真学习周秦汉唐历史文化,关注八百里秦川民俗民情。伴随着现代化城市化迅疾的脚步,何志铭的目光开始关注他的家乡陕北的猛烈变化,如何保持中国的传统文化,保护家乡的青山绿水,保护陕北民间非物质文化,成了他的乡愁。
三十多年来,他拍摄了三集电视片《陕北父老》、十集纪录片《陕北是个好地方》、旅游形象片《波罗古堡一个来自天国地方》、《梦回榆林》。电视连续剧五集《半个红月亮》、六集《模范张民办》、十一集《到一斗谷当村长》他所拍摄的电视片记录和见证了陕北黄土高原黄沙漫漫、尘土飞扬到退耕还林,绿色家园的变迁。每一部电视片都包含着对陕北的无限眷恋。
1991年6月何志铭导演了人物专题《路遥一个普通劳动者》、并且珍藏了作家路遥珍贵影像。1992年11月路遥去世,何志铭拍摄了路遥追悼会。1993年何志铭拍摄了三集纪录片《路遥》。1995年何志铭拍摄了在延安大学骨灰迁葬仪式,此后又跟踪路遥父母的去世,在长达十六年岁月里,积累了有关有路遥家族的影像。特别是路遥唯一的生前音容笑貌的真实影像,尤为珍贵。
长期以来作为一个陕北人,何志铭思考着近三百年来陕北人在中国历史舞台上的命运。从李自成、张献忠到刘志丹、谢子长、从农民起义到陕北闹红,特别关注影响中国近代的西北革命,认真精读过《陕北革命根据地》、《陕甘革命根据地》、《西北革命根据地》对刘志丹、谢子长、高岗、习仲勋、张秀山、贾拓夫、刘景范、马文瑞等西北革命的创始人,深有了解。读过李建彤长篇小说《刘志丹》、《刘志丹文集》、《刘景范文集》、《一个真实的刘志丹家庭》、《高岗传》、《谢子长将军》、《群山三部曲》、《从西北到东北——我的八十五年》、《习仲勋传》、《习仲勋画传》、《习仲勋在榆林》、《习仲勋在陕甘宁边区》、《习仲勋与群众路线》、《王兆相画传》、《李智盛文集》、《张德生画册》等。撰文有《西北革命永放光茫》。对于刘志丹西北革命情有独钟,有强烈地历史责任感和当代现实。
何志铭传承了中国西部电影人文观念,洞察了陕北和陕北文化,在中国历史和当代地位,珍藏了陕北地标性的人物,作家路遥的真实影像,钟情于西北革命在中国革命艰难历程中的伟大历史作用,有丰富的综合素质,从个人经历到知识学养,从人品道德到学术的重点能够完成再现西北革命伟大历史史诗的重任。
去年冬天有关于西北革命的、有关于陕北民歌的、有关于陕北民俗方言的、有关于陕北人的精神、陕北人的故事,两部四十分钟长度的微电影《想起我的男人背地里哭》和《东方红》,前者有着不可抗拒的令人感动;后者被有人誉为:三十年来陕北题材最激动人心的作品。获奖见附件。
20016年12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