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家陕北 撰文/何志铭

(2016-12-18 16:21:51)
标签:

西安电影制片厂导演

西部电影集团导演

西影

何志铭

老家陕北 <wbr>撰文/何志铭
有人问我,你为什么这样爱陕北?这话问的我一愣。是啊!到底是什么让你如此不能释怀,不能忘却。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水土养了人,人能忘记根本吗?
人如草木,生活在黄土地,长在黄土地,人区别于草木是血肉之躯,是有思想思维的高级动物,但无论如何是一方水土的产物。当然是父母精血所生,脐带虽已断,血肉却相连。
无论有多大作为的人,本质上永远是父母的孩子。

 
特别如我,少年时代受过许多苦,这些艰难困苦更让我不忘父母养育之恩,否则早已命丧黄泉了。父母又与故乡故土相连。我很少见过说自己少年时代没吃过苦的人。所以古人说:“家贫出孝子,困难显忠臣。”
人总要有些依靠、依赖,故乡根基,人的言谈举止,包括思想思维总于地域特点。还有身体无形的遗传。陕北人血统复杂,大都是几十个少数民族小时在高原的后裔。可以血缘关系远,而后人体魄强。我祖父辈形象奇伟,高古之人,都活了高寿。我总觉得我体内流着父辈留给的血液,人的思维、长相、言语就更不应说了。

 
中国人注重人的籍贯,甚至叫姓名时籍贯在前,为什么呢?可见籍贯对一个人多么重要,人的品行或遗传,包括人的价值等方面。
草木有情,况乎人?
随年龄增长,父母双亡,都埋在了故乡的黄土梁,而我的心却没停止对他们的思念!我总觉得他们没有死,在故乡的山岗上,在蓝天白云下注视着我的一举一动,甚至冥冥之中给力与我。
中国人认为父母去世,子弟才能长大,独立面对社会生活的能力,而仰仗父母的遗传之力。中国人一直灵魂不灭,也是教化人的一种方法,让人要有约束,干什么要有适度。
“自古富贵无三辈,谁见花开百日红”对后世以关怀,家门往往以治家格言约束后被,才能延续香火。我知父母虽死犹生,而关照自己,自己思念亡人,而克己做人!
这就是中国文化的厉害,无言之教。对家乡故乡的怀念还有味觉、吃的记忆!视觉记忆,少年时的印象记忆,对少年时的居住地也会有怀恋之情,还有少年时的伙伴,通通让你魂牵梦绕。
这些只是人之常情。

 
如果一个文化人,有书读,知历史,故乡的文化情结会更复杂,延伸出更悠长的文化意义的“乡愁”。会是另一番境界。会转换为再创造的动力。文化乡愁有着惊人的创造力、凝聚力、爆发力!一些人物传记、长篇小说,比如路遥的《在困难的日子里》、《平凡的世界》就是这种文化乡愁的感觉,写出百万字的长篇小说,可见这人的故乡乡愁有多大的能量!
说到家乡的情结,故乡的爱,我两个层次都具备,且相互推波助澜!
最痛的是父母的离去,回到故乡,物是人非,让心痛彻肝肺,对故乡的爱更是深沉。离家后读清人蒋士铨《鸣机夜课图记》,更知父母情深似海,待父母双亡,成孤儿后,更感凄凉,甚至独撑人世的沉重。有时专门走在古城老街想找回少年时的感觉,然而再也不会有了,越是不能俞是心急!初离故土又读《左忠毅公逸事》一文,史可法赞师铁石肝肺,知遗事重量,做人是件庄严的事情。

 
我把思乡乡愁用影视手法表现拿捏,比外地人写陕北要更准确、生动,产生了惊动自己的创造力,只觉自己成熟的美,和练达。
爱家乡,是距离产生美。“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回望高原隐没在大山之中,沙漠戈壁,这种距离美,更有诗的品位,审美意味更加苍茫,这至情至爱净化为更加纯洁,高尚,静穆。
人不能没有爱,爱是生活与艺术的源泉,让我拥抱高原,拥抱陕北,包括它的山山水水。“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我只要在这世上活一天,还会爱陕北,一个人可以有许许多多的爱,唯有家乡故土之爱是根本,而不能忘记!

 
                                           何志铭丙申年秋末
                                                   于驼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