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自忠之死

标签:
历史日军忠勇中国军队张自忠 |
张自忠上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盟军中阵亡的最高将领,也是现代战争白刃格斗中战死的唯一的将军。
张自忠之死
南京失守后,中国人的血染红了长江。国民党军正面抗战主力,移师于武汉长江乃至三峡一线,以长江天险抗击日军。随着日军深陷太平洋战争泥潭,力图尽快“解决中国,集结力量,以决战的姿态向中国军队展开强攻。国民政府迁移重庆,中国军队已没退路。从武汉到重庆的长江段就是中华民族发出最后怒吼的地方,雪浪排空,炮火连天,国军与日军的海、陆、空三军全线立体开战。为了坚守这半壁河山,中国军人用血肉之躯筑墙,前赴后继。一个军事弱国面对强敌要存活的唯一希望的就是付出相当多的鲜血和生命。日军多次企图溯江而上,直抵陪都重庆,受到中国军队不惜一切代价的最激烈抵抗。恼怒的日军,气急败坏,狂轰滥炸重庆整整五年。相比之下,希特勒空袭法国一个礼拜,巴黎就投降了。中国人顽强坚韧的抗战决心是人类历史上极其罕见的。两军相拼,这是抗日战争最严酷的年代。
长江是一条铁血的河流。60多年前有一位忠勇之将曾无声地走过这条母亲河,所以无声是因为溯江而上的是已经战死的他。
张自忠上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盟军中阵亡的最高的将领,也是现代战争面对面厮杀,贴身肉搏,喋血拼刺中唯一战死的将军。
那是长江流域的春夏之际的一个夜晚,张自忠将军率领着只有两千战士的部队渡过湖北襄河,直扑日军主力,死战不退,最终全部阵亡。张自忠将军浴血之战的真实意图,就是以决死的意志,扑向劈面而来的日军。“我生国死,我死国生”!将军呼啸着冲向敌阵。此一战他就是要杀敌!就是要自己战死!
象岳飞、袁崇焕一样,张自忠也受过冤屈。1937年,“卢沟桥事变”张自忠奉命和谈,他没能与日军作战,成了全国一片骂声中的汉奸与卖国逆贼。张自忠将军无言地承受了这一切。他率领这些穿着草鞋的农家子弟,有的只有十六七岁,长得还没有枪高,就要和敌人去拼命。他们从南到北的行进着,谁能知道将军的心里一直在寻找机会,历史最终将给将军一条保留名节的血路。这一天终于来了。
穿过冰冷的河水,暗夜里行进的他心里清楚,他要战死在这里。战场是中日战争最惨烈搏杀的在长江三峡东口外的鄂北。据战报公布:张自忠将军生命的最后时刻,全身被数弹洞穿,可他没有倒下,仍面对日军挥舞着早已无弹的手枪,最后几位保护他的士兵也全部阵亡了。日军第三中队长堂野射出一枪,击中张自忠额头,血污糊住了将军的眼睛,他大声呼叫杀敌!日军一等兵藤冈之用刺刀穿入了他的左肋。日军惊遇鬼神,说将军倒下时像一座山。
当天夜里,日军确认战死的是张自忠上将时,发出了短暂的欢呼,接下来他们一起郑重地给张将军敬礼。第二天,日军又用柏木棺材埋葬了将军,当晚他们接到总司令部命令,把张自忠的遗体运到武汉。是夜,一支中国军队突袭此地,发了疯的中国军人敢死队冲向日本鬼子,二百多名官兵倒下,他们从敌人手中抢回了将军的忠勇之驱。中国军人作战的果敢、顽强,以前所未有的火力,使日军为之胆战心寒!将军以死激发了中国军人复仇的火焰。将军不惧死,士兵何曾怕死?正如张将军战前所言:“人生百年,终有一死,贵在死得其所!”他属下的士兵才斩断的了生的念头,毅然的冲向了敌人。
张自忠将军的灵柩,由湖北武昌起程运往重庆,国民政府要为他举行国葬。
当日,十万人口的宜昌,倾城出动,万人空巷。在将军灵柩经过的长江边,为他送行。日军飞机多次在宜昌上空盘旋,十万宜昌人眼睁睁的看着敌机,没一人惊恐躲避。日军看着这破天荒的场面没有轰炸。将军以死拼杀没能战胜的敌人,显然被将军和我们的民族精神所战胜。
轮船汽笛响彻长江,载着将军缓缓驶离宜昌码头远去,驶在长江上,开向流着中华民族忠勇之士热血的天险三峡。
张自忠上将的遗躯经过秭归,峡边高山上再一次立满了人群。这是屈原故里的乡亲,他们默默地望着。长江上传来一首古老的歌谣,这是两千多年前屈原的《招魂》,凭吊亲人,秭归人从来就是这么唱着:“魂兮归来!去君之恒干!何为四方些?……”
一个人把自己置于死地,将军深义到底何在呢?
一个民族,一条大江,能有这样忠勇的儿子,长江文明才日夜不息的流淌到中国的今天;我们能有今天,也正是六十多年前张自忠将军义无反顾地选择,走向这条血色苍茫的不归路!
2010年3月15日深夜于陕北榆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