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依云家园
依云家园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260
  • 关注人气:9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卡萨布兰卡印象

(2009-02-12 17:08:42)
标签:

天气

销品茂

坑洼

哈桑二世清真寺

咖啡店

卡萨布兰卡

杂谈

分类: 杂谈闲聊

卡萨布兰卡,一个名气远大于实际的城市。如果在上海这样的国际都市生活惯了的话,来到卡萨布兰卡生活,会觉得不适应。因为这个摩洛哥最大的港口城市真的远没有那部闻名的电影中所描写的那种浪漫,也没有象上海这样的大都市该有的琳琅满目和时尚光鲜。

 

这个城市嘈杂,斑驳,街道随处可见坑洼,街边随处可见垃圾。如果不能以一种欣赏跟中国完全不同的异域风情的心态来到这个城市,那真是会失望。而说到“北非谍影”中所描写的卡萨布兰卡,现实中仅存的就是一个名叫RICK'S CAFE的咖啡馆。咖啡馆是一个美国人按照电影所描写的精心装修过,大屏幕的电视里永远放着这部经典的电影,在“AS TIME GOES BY”的背景音乐中,让访客可以找到些怀旧浪漫的感觉。除此之外,除了摩洛哥政府在大西洋边耗费巨资造就的宏伟的世界第二大清真寺 - 哈桑二世清真寺(我在想,如果这笔钱用于改善卡萨布兰卡的市容和民生该有多好),以及被土黄围墙包围的老阿拉伯城区(麦地那),卡萨布兰卡似乎真的没更多值得去的地方。当然,如果喜欢热闹,尤其是夏季海边的晚上,各色酒吧餐馆挤满了各色度假的欧洲人,喧闹可以从晚上七八点一直持续到凌晨三四点。不过对我来说,酒吧生活不是我喜欢的,因此不去凑热闹也罢。

 

我前后3次来到这个城市了,一直不知道该对这个城市持怎样的态度。我热爱旅游,喜欢见识不同的世界,因此我选择了来这个城市工作生活的机会。然而当粗粗的浏览过后,真正落定生活下来,却发现自己还是不能够喜欢上这个城市。仔细想想原因,在最初游览的新鲜感过后,日常生活品质方面的差异成为一个现实。在上海,习惯了购买生活用品和食品去大超市,那里琳琅满目;购买电器去苏宁国美,那里应有尽有;购买家具去国际家具村,那里环境优美,风格多样;购买衣服饰品,去大型百货和销品茂,那里装潢精致,品质不凡;想吃饭,更简单,中国和世界的美食随处可见,店家装潢或豪华或情调或特色。跟朋友聚会,更有得是优雅的咖啡店和茶坊。然而在卡萨布兰卡,这些都是另外一种模样。超市,很少见到大型的;电器,没见到国美苏宁这样的;家具,在路边匆匆见过一些小型店;销品茂,目前为止,除了我住的公寓底下算得上有一个(规模不大,店家很少),其他还真不知道哪里有;饭店,更是让习惯了有着千年美食文化的中国人选择少少;咖啡店,倒是不少,不过跟情调沾上边的却不多。这让我深切体会到,到异国他乡旅游跟生活在异国他乡真的是完全不同的事情,而所有这些差异,需要时间来适应。

 

然而对我来说,生活方式和便利性地差异还不是主要的,十几年来的工作和生活经历锻炼了我的适应性。我更看重的是一个城市整体的感觉。物资可以不够丰富,建筑可以有些斑驳,满街的车辆可以不必豪华和簇新,人们的穿着可以单一无华,但是一定要有序和整洁。可惜的是,卡萨布兰卡却没有给我有序整洁的感觉。时不时看到街道马路上的坑洼,街边的垃圾,烂尾楼的破旧,让我只能想象政府部门的懒惰和少作为。时不时在上下班的高峰期间,2车道的道路经常成为3辆车甚至4辆车的并行道路,旧旧的类似中国奥拓一样的红色出租车穿行其中,让我感慨原来除了中国,越南等亚洲国家以外,还有考验车技的地方在北非的卡萨布兰卡。

 

说了那么多,似乎都是消极的印象。其实作为生活的条件,卡萨布兰卡最大的好处是气候好。在上海,冬天零下的温度冻死人,夏天35度以上的高温天又经常超过二三十天,真所谓严寒酷热难耐。在卡萨布兰卡,典型的海洋性气候让这里一年四季变的宜人。夏天,这里温度很少超过32度的。就算是30度以上,也只是白天有些热,晚间马上凉快。而且因为紧挨大西洋,从大西洋上吹来的凉风,象是给整个城市罩上了一个超级大风扇,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白天的高温。冬季,这里很少低于5度的,更多时候冬天的白天温度都有10多度。太阳下,只穿一套西服都不觉得冷。

 

不管如何,我将在这个城市生活至少1年。不管如何,我都将接受和适应这里的生活。或许,随着我的适应和更多的交流,我可以发现很多原先被我误解的地方,如果是这样,那是我的开心。祝我自己好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