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窗幽记》选读之二二八

(2023-10-05 11:40:04)
分类: 读书札记
《小窗幽记》选读之二二八
居易俟命  木讷近仁
居易俟命,见危授命,言命者总不外顺其正;
木讷近仁,巧令鲜仁,求仁者即可知从入之方。
【译文】君子日常平易居处,以待时机,一旦国家有难,便能奉献自己以救国运。讲究命运的人,总不外乎将命运投注在应当投注之处。不善言词则接近仁德,巧言令色则缺乏仁心,寻求仁德的人,由此可知怎样才能入于仁德了。
【一得】一句出自司马迁《史记》的千古名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不管是在久远的古代还是在当下现实社会里,均有着同样的寓意,那就是通过正常渠道来实现人生真正的价值和意义。明代陈眉公和清代王永彬分别在其所著的《小窗幽记》、《围炉夜话》中启迪世人:君子应处于平易不危的情况下等待效命的时机,一旦国家有难,便奉献自己的生命去挽救;讲命运的人,总不外乎顺应天理正道而行。为人质朴不善言辞就接近仁德了,而花言巧语讨人喜欢的人却往往没有什么仁心;寻求仁德的人,由此可知进入仁道的途径。众所周知,君子不做危险而无意义的事,因此,要保留其身用在该用之处。要奉献自己的生命,也要奉献在最有价值的地方。因此有德的君子能“见危授命”,而小人只能“见利授命”,其结果则是君子之死“重于泰山”,而小人之死“轻于鸿毛”。毛泽东曾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说过: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这里的“所”,即有意义、有价值。毛泽东的这段话,实际上对死的意义和价值做了最精辟、最准确、最绝妙的阐释。为了表达对这种“死得其所”精神的推崇,毛泽东曾手书李商隐的两句名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也曾多次手书民族英雄文天祥的两句名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无疑,这是毛泽东生死价值观的最好诠释。有仁德的人只会说实话,实话往往不好听,也不讨好人,因为他无求于你。凡是会用言语欺骗人、讨好人的人,因为心有所求,往往不会有什么仁心。因此,求仁道的人,应该知道把自己的言行安放在哪里,继而才可使自己的心“近仁”。这样,方能不会上毫无仁心而只以言语欺骗人、讨好人一类骗子的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