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窗幽记》选读之一八一
(2023-09-09 10:59:53)分类: 读书札记 |
《小窗幽记》选读之一八一
运笔之先
胸有成竹
画家之妙,皆在运笔之先;运思之际,一经点染,便减神机。长于笔者,文章即如言语;长于舌者,言语即成文章。昔人谓丹青乃无言之诗,诗句乃有言之画,余则欲丹青似诗,诗句无言,方许各臻妙境。
【译文】画家的灵妙之处,全在下笔前的构思之时。此时如有一点杂念,便无法将神妙之处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善于写文章的人,他的文章便是最美妙的言语;善于讲话的人,所讲的话便是最美好的篇章。古人说,画是无声的诗,诗是有声的画。我认为,最好的画如诗一般,能不尽地倾诉;最好的诗如画一般,能无穷地展现。如此,诗和画才算达到了神妙的境界。
【一得】有一句中国书画术语叫做“书画同源”,意为中国绘画和中国书法关系密切,两者的产生和发展,相辅相成。书画同源可以从四个方面说起:书画同“起”源
,书画同“形”源,书画同“神”源 ,
书画同“心”源。不无道理。在本则《小窗幽记》中,陈眉公生发开去,就画与诗文的关系发表了很好的见解:善于写文章的人,他的文章便是最美妙的言语;善于讲话的人,所讲的话便是最美好的篇章。古人说,画是无声的诗,诗是有声的画。我认为,最好的画如诗一般,能不尽地倾诉;最好的诗如画一般,能无穷地展现。如此,诗和画才算达到了神妙的境界。因此,画家下笔绘一幅画之前,必先沉思静虑,默想要表现的心灵世界,如何采撷酝酿在心灵中的风景,如何在贴切的安排中达到尽善尽美。画家画的是“意”,色彩和形相乃是他表达心中“意”的工具;倘若他在下笔之前,没有将感觉和心灵提升、纯化至某一境界,他所绘出来的画,就会有不协调的杂质出现。画是空间的艺术,而诗是时间的艺术。事实上,这只是表面的看法,真正的诗和画是时空兼容,甚至超越时空的。诗和画的神妙处不完全在诗、画的本身,而在它的画面、文字之外,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即是此理。"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谓作诗须求含蓄,要用烘托的笔法,通过形象化的语言表现,不须作者直接诠释说明指意,或评论道理,要让读者自去心领神会诗情。这样的诗才韵味盎然。
"浅深聚散,万取一收。"
纤尘之小可见大千世界,浪花之微可测深海之渊。所以,不论宇宙与大海如何广袤深浅,都可以少而胜多、取万象于一瓢,以点代面地表现它的广阔无垠。“万取一收”,《诗品臆说》云:“万取,取一于万,即‘不著一字’。一收,收万于一,即‘尽得风流’。于此可悟表圣一贯之旨。”此解言简意赅,颇为中的。好诗如此!好画如诗,亦当如此!
前一篇:读《围炉夜话》第一八一则
后一篇:读《围炉夜话》第一八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