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窗幽记》选读之一六六
(2023-08-30 16:36:51)分类: 读书札记 |
《小窗幽记》选读之一六六
隐逸无荣辱 道义无炎凉
隐逸林中无荣辱,道义路上无炎凉。
【译文】在隐居的生活中,没有荣华或耻辱。在选择道义的路上,也没有人情的冷暖可言。
【一得】本则《小窗幽记》“隐逸无荣辱 道义无炎凉”同时出现在《菜根谭》中,足见洪应明、陈继儒二公又“所见略同“了。意思是说,一个退隐林泉之中与世隔绝的人,对于红尘俗世的一切是是非非完全都忘怀而不存荣辱之别;一个讲求仁义道德而心存济世救民的人,对于世俗的贫贱富贵都看得很淡而无厚此薄彼之分。前者倡导的是道家出世思想,隐者之所以无荣辱之感,原因在于他们已经完全摆脱了世俗的是非观念。世俗之人认为荣耀与耻辱的事,在他们看来不过有如镜花水月。后者提倡的是儒家入世观念,在道义路上就要恩怨分明,提倡“人我两忘,恩怨 看空”。孔子说:“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因为儒家讲的是世 间作为,所以凡事都权衡轻重,而且处处以中庸之道为准。两种世界观决定 了对荣辱、恩怨的不同看法。但在传统思想中,两种观念又往往融为一体,即既提倡出世不计恩怨,又提倡在人世中行道义不计荣辱,故无所谓炎凉。 一个退隐林泉之中与世隔绝的人,对于红尘俗世的一切是是非非完全忘怀而不存荣辱之别:一个讲求仁义道德而心存济世救民的人,对于世俗的 贫贱富贵人情世故都看得很淡而无厚此薄彼之分。”隐逸林中无荣辱,道义路上无炎凉。“是《菜根谭》与《小窗幽记》杂糅儒释道尤其是儒道思想的有力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