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围炉夜话》第一五三则
(2023-08-21 18:02:42)分类: 读书札记 |
读《围炉夜话》第一五三则
不必于世事件件皆能,惟求与古人心心相印。
【译文】对于世间种种事情不必样样都知道得很清楚,但是一定要对古人的心意彻底了解而心领神会。
【一得》此则《围炉夜话》讲的是“不必于世事件件皆能,惟求与古人心心相印”。王永彬之所以强调“不必于世事件件皆能“,我以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从必要性来说,一个人立足社会,人尽其材,若能在自己兴趣爱好上加以发挥,使所掌握的技艺日益精进,便能够服务社会,成为对人民大众有益的人。其他才能具备更好,没有亦无大碍。第二、从可能性来说,做到事事件件皆能,常常受诸多方面因素掣肘制约:一是世间的学问确实太多太杂,若求“件件皆能”,必然浅尝辄止;二是世间学问中精华与糟粕同在,香花毒草并存,有些学了反而不好,不如不学;三是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做到世事件件皆能几无可能。更何况人间的道理,最重要的还是在于人的本身,其余的都只是用法。因此,无论是做学问还是立功名,都必须从做人开始,以贤人为榜样,端正自身,“本立而道生”,用高尚的道德来约束自己,才能使自己的长处得到充分发挥。人对本身的掌握,便是一切学问的根本。人透过对自我的了解,对家庭、社会、人群的了解,然后才能由自我的掌握逐渐扩大,而去掌握、改变他所处的环境。因此古代先贤在奉行儒家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主张时,总是由修身、齐家说起,然后再谈治国、平天下,这是一切学问的根本。我们若能与古人心心相印,不失根本,再去学一切经世致用的道理,才不会走偏,将学问用错,以致违背了人类真正的需要。
后一篇:《小窗幽记》选读之一五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