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春四月,江南草长,群莺乱飞。
当年镇江市第二中学1955级初三丙班老同学决定于4月17日上午9时,在北固山下的江滨公园举办“同庆八十华诞、共话长寿经验、再续同窗厚谊”聚会。我从常州赶至聚会地时,已经上午10时,“大部队”早已离开。我决意单打,独自游览一下北固山。
穿过北固山山门,踏过架在凤凰池上别致的石拱桥,沿着南北走向龙埂西侧下面曲折蜿蜒石径小路,走了500米左右,就来到北固山后山景区——甘露寺前山脚下。
进得景区,一条名闻遐迩的东吴古道横亘在眼前。走东吴古道,在甘露寺寻访三国时期遗迹,当然别有一番情趣。在这里,我兴致勃勃地先后游览了相传为张飞亲笔题写的寺额“甘露寺“,吴国太相女婿的多景楼,寺东南角孙尚香遥祭刘备的祭江亭,以及山上狠石、遛马涧、鲁肃墓、太史慈墓、试剑石等一系列三国遗迹,以及全国文保单位——唐宋时期铁塔、清晖亭等诸多著名建筑。
到北固山,北固楼那是一定要登临的。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我先是在楼下大厅内,瞻仰了毛泽东同志书写的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两首词作手迹,然后登上了北固楼。凭栏远眺,下视长江,但见清澄的江水平如明镜,在碧蓝的天空下返照着十里晴光。开阔的视野使人胸襟为之一舒,尘虑为之一澹!我心中默念着唐朝诗人王湾在这儿吟就的《次北固山下》,更坚信
“潮平两岸阔”确为当时真实写照。“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在实境里,默诵着辛弃疾的这句诗,则使人热血喷涌,豪气顿生。
北固楼占据高地,多景楼次之。在多景楼的中堂刻有对联一幅:江山如画,风月无边。写得恰到好处。难怪北固山素有“天下第一江山”的美誉,也难怪去看了才知道,这话没有说错。“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
想着沿途耳畔时刻有人发出关于刘备在甘露寺招亲“真的假的”的种种质疑,我特别记起数年前曾经读过的一篇《60年前镇江上空的记忆》。毛主席曾数次讲到刘备甘露寺招亲的故事,也数次提到辛弃疾、陈亮等大词人的诗词,品评千古人物,臧否是非功过,形成了他独特的“镇江”三国情结。
1955年7月,毛主席在杭州接见访问日本归来的中国科学代表团茅以升一行。晚上,毛主席招待代表团吃饭,在散席后,他把大家送出门,问茅以升:“你是江苏哪县人?”
茅以升回答:“镇江人。”
毛主席说:“镇江有个甘露寺,是全国出名的。《三国演义》上说,刘备在这里招亲,实际不对,孙权是把他妹妹送到荆州成婚的。”
后来,邓拓在题《甘露寺》的诗中感慨地说:“孙吴甘露本无寺,寺建南梁武帝间。远昔兴废都莫问,流传史事尽人知。”
清代中期,沈阳人缪公恩南游镇江,后写有《忆甘露寺》一诗:“古寺江云栋宇寒,孤城天堑拥群峦。刘家新妇孙家婿,箫鼓声中走阿瞒。”阿瞒即曹操。缪公恩后两句诗说出了孙刘联姻缔结同盟共同对付曹操的政治图谋。大概毛主席理解“进妹”二字,就是孙权“把妹妹送到荆州成婚”。由于该事被罗贯中写入《三国演义》后,甘露寺在全国就出名了。1957年3月20日下午,秘书林克随毛主席由南京飞往上海,途经镇江上空时,也许是想到了这里曾经是东吴首府,也许是想到了众多的东吴人物,毛主席书写了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975年5月3日,毛主席在南方养病十个月后,回到北京第一次与政治局委员们见面。在会见快结束时,毛主席对自己所作《水调歌头·游泳》一词中的两句做了解释:
“我说才饮长沙水,就是白沙井的水。武昌鱼不是今天的武昌,是古代的武昌,在现在的武昌到大冶之间,叫什么县我忘了,那个地方出鳊鱼。所以我说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孙权后来搬到南京,把武昌的木料下运南京,孙权是个能干的人。”
毛主席让叶剑英念这首《南乡子》。叶剑英随口念道: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毛主席听了很满意,指着叶剑英说:“此人有文化。”接着念诗:“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当今惜无孙仲谋。” 
1975年7月28日,即毛泽东刚刚做了白内障手术的第五天。亲自为毛泽东做手术的眼科大夫唐由之是这么叙述的:
当时“房间里只有毛主席和我两个人,戴上眼镜的毛主席起先静静地读书,后来小声低吟着什么,继而突然嚎啕大哭,我看见他手捧着书本,哭得白发乱颤,哭声悲痛又感慨。事发突然,我既紧张又害怕,不知如何是好,赶快走过去劝慰他,让他节制,别哭坏了眼睛。
过了一会儿,毛主席渐渐平静一些,同时把书递给我看,原来是南宋著名思想家陈亮写的《念奴娇·登多景楼》”。
陈亮力主抗金,曾多次上书南宋孝宗皇帝,反对“偏安定命”,痛斥秦桧等奸佞,倡言恢复中原完成国土统一大业。朝廷置之不理。出于爱国者的责任感,陈亮又于1178年一年之中,连续三次上书,由于奏疏直言不讳,大胆揭发了一班大臣退让求和、苟且求安和儒士们脱离实际的空谈之风等,即遭到了当道者们的忌恨。
陈亮曾两次下狱,经受严重打击和排斥,但并未对恢复中原之志有所改变。
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年),陈亮为驳斥投降派所谓“江南不易保”的谬论,亲自到京口、建康等地观察地形,并准备依据实际调查结论,再向孝宗皇帝上书,提出一系列经营南方,进取中原,统一国土的具体方略。陈亮登上多景楼,见景生情,心潮澎湃,挥笔作词,在词中直抒胸臆:“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
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
毛主席谈发生在镇江的《三国》故事, 似乎于不经意之间信手拈来,
却大有深意在。 只要认真体会,不难理解其奥妙。
《三国演义》描写的地方数以百计,
一代伟人毛主席仅就镇江三国故事,谈及四五次之多,则镇江之山水为之增辉矣,镇江之人民何其荣耀矣!
下山路上,我一直在想,三国时期孙吴联姻的故事一直有人以为是后人演绎,或者以为虽有此故事,但质疑是否在镇江甘露寺的多景楼内发生。我以为,作为不是学术研究机构的旅游景地,那都不重要,更不应去深究。因为深究一定是众说纷纭,毫无结果,而且还因此坏了大家兴致。我是宁可信其有,而不信其无的!本乎此,我以十数次登临北固山,印证对此传说笃信不疑。而且此次以八十四岁之高龄游览北固山,是前峰(现为烈士陵园)、中峰、后峰连同后峰下面的近水木栈道统统走了一遍,以致全天走路步数竟然达到20000多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