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菜根谭》319@365
(2022-11-15 22:29:12)
标签:
365 |
分类: 读书札记 |
11月15日
《菜根谭》319
不弄技巧,以拙为进
文以拙进,道以拙成,一拙字有无限意味。如桃源犬吠,桑间鸡鸣,何等淳庞。至于寒潭之月,古木之鸦,工巧中便觉有衰飒气象矣。
【大意】不论作学问或写文章都要用最笨的方法才有进步,尤其是修养品德,更必须一本朴实态度才有成就,可见“笨拙”二字含有无穷奥妙。恰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所说的,“阡陌相通,鸡犬相闻。”这该是一种多么淳朴之风。至于在清冷潭中所映出的月影,以及枯槁老树上所落的乌鸦,表面看来真是诗情画意,然而实际上却显示出虚幻衰败的景象。
【一得】做文章应以拙诚朴实的方法描述才有进步,修养品德应以态度朴实才能有所成就,可见“笨拙”二字含有无穷奥意。恰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所说的,“阡陌相通,鸡犬相闻。”这该是一种多么淳朴之风。至于在清冷潭中所映出的月影,以及枯藤老树上所落的乌鸦,表面看来真是诗情画意,然而实际上却已显示出虚幻衰败的景象。这就是《菜根谭》“不弄技巧,以拙为进’智慧对世人的谆谆告诫。有人把人认识世界按先后分为三种境界:人生之初境是悟,理解世界,认识世界,各种道理开始通透;次境是智,化知为巧,改造世界,能以自如之技对付世界;至境为拙,回归本性,再次等同于世界。这时的人已与天地合一,与日月同息,不以智巧为然,根地扎实牢固,即所谓“巧者不坚,拙者永固”。
由此可见,《菜根谭》“不弄技巧,以拙为进’反映的是一种典型的道家学说,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影响深广的一种思想。老子基于对宇宙和人类生成的认识,如宇宙形成时的混沌,婴儿出生时的无知等,最先提出了以拙为本的思想,并进而生发为一种人生哲学,即“大巧若拙”,所以说“一拙字有无限意味”。在封建专制社会里,藏巧守拙是一种保身之道。曾国藩在谕纪泽书中,最为担心的就是儿子不够钝讷,不够拙朴,并把钝讷拙朴视为作人的至德。显见他的老谋深算。中国人的传统习惯是“巧者不坚,
拙者永固”、“读书之乐无巧门,不在聪明只在勤”、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因此
,做什么事都不应耍小聪明,卖弄自己的技能,尤其要拙,即质朴、手勤,才是成就事业的基础。
前一篇:读《菜根谭》318@365
后一篇:读《菜根谭》320@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