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菜根谭》286@365

(2022-10-14 00:01:12)
标签:

365

分类: 读书札记
10月14日
《菜根谭》286
接近自然风光,物我归于一如
帘栊高敞,看青山绿水吞吐云烟,识乾坤自在;竹树扶疏,任乳燕鸣鸠送迎时序,知物我之两忘。
【大意】卷起窗帘远远眺望白云围绕着山恋,看到烟雾迷蒙青山绿水的景色,才明白大自然该有多么逍遥自在;窗前花木茂盛、翠竹摇曳生姿,不时有燕雀和鸽子冬去春来凌空飞过,使我恍然理解到物我一体、人我两空。
【一得】中国文化讲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人本来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也是天地间的一粒微尘,应该谦卑地俯身向大自然学习,向天地致敬。《菜根谭》“接近自然风光,物我归于一如“中说:高高卷起窗帘,远眺青山绿水、烟雾迷濛,才明白大自然是多么的美妙自在。竹林茂盛树木疏朗,穿梭的燕子和鸣叫的鸠鸟在报道着春去秋来,才领悟万物合一浑然忘我的境界。这无疑是引导人们在自然山水中领悟人生大道的智慧。接近自然风光,领悟人生大道、重视自身道德修养提升,是国人历来秉持的优良传统。早在两千多年前,孔老夫子就在《论语•雍也》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在这里孔子将知者(智者)与水的特性联系到了一起,动和乐;将仁者与山的特性联系到了一起,静和寿。“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其实就是“接近自然风光,物我归于一如”的具体化。在孔子看来,水是可以比照君子德行的。它似德、似仁、似义、似勇、似智,它灵动、柔顺、长流不息,缘理而行、周流无滞,是通达的,与智者之性相合。而山,宁静、坚实、稳固,厚重,万物生焉,正如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可感化生民,不伤于物。因此山与仁者之性相符。类似这样将大自然中的物性的某些特征,与人性的某些特征联系起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可谓比比皆是。最典型的是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又如,周敦颐的《爱莲说》中有:“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而山水还常常出现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的绘画,并寄寓了文人画客厚重的情思。自古以来,这种通过物性表达人性、感物喻志的思维方式,就深深扎根于中国人的思维习惯之中。今天我们运用“接近自然风光,物我归于一如”的智慧,对“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发扬光大的现实意义在于,作聪明之人,和水一样随机应变,常常能够明察事物的发展,而不固守一成不变的某种标准或规则,因此能破除愚昧和困危,取得成功,即便不能成功,也能随遇而安,寻求另外的发展,所以,他们总是活跃的、乐观的。作仁爱之人,和山一样平静,一样稳定,不为外在的事物所动摇,以爱待人、待物,像群山一样向万物张开双臂,站得高,看得远,宽容仁厚,不役于物,也不伤于物,不忧不惧,所以能够长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