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菜根谭》217@365

(2022-08-05 00:03:40)
标签:

365

分类: 读书札记

8月5日

《菜根谭》217

读书读到乐处,观物观入化境

善读书者,要读到手舞足蹈处,方不落筌蹄;善观物者,要观到心融神洽时,方不泥迹象。

【大意】一个真正懂得读书的人,要能读到心领神会的境界,才不会陷入只背诵词章文句而不明书中真理的境地;一个最擅长观察事物的人,必须把全部精神都注入事物当中,跟事物结合成一体,才不致于只看到事物的表面形迹而不明白真相。

【一得】读书察物都存在一个方法论的问题。读书倘若只为装点门面或识文断字,只为吟风弄月或寻章摘句,就不可能得其精髓。经典之作固然是古圣先贤和学者专家的呕心沥血之作,但是书中言论未必适合每个人的情况。何况事物在发展,情况在变化,要辨明书中资料的真伪,就要理论联系实际,以求知求真而不是死搬教条的态度去读书。《菜根谭》“读书读到乐处,观物观入化境“就是读书和察物方面的智慧。作者洪应明认为,善于读书的人,要读到心领神会而忘形地手舞足蹈时,才不会掉入文字的陷阱;善于观察事物的人,要观察到全神贯注与事物融为一体时,才是不拘泥于表面现象而了解事物的本质。读书察物得此境界殊为不易,需要很好地去感知、去体悟、去努力。黄宗羲《宋元学案》中记述了这样一个关于读《论语》的故事:北宋理学家程颢、程颐曾拜周敦颐为师。开课第一天,周敦颐对他们说:“你们既然熟读《论语》,那么找找孔子和颜回的快乐吧。”程颢回答:“饭疏食、饮水, 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程颐回答:“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周敦颐接着问:“孔子和颜回为什么快乐呢?”二程一时语塞。周敦颐不愧是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文学家·、哲学家,对程氏兄弟“寻孔颜乐处”这一问,把程颢、程颐引到了一个新境界:经典并不只是皓首穷经地熟读,而是要去学习圣人之行,体会圣人之心。二程由此开始终身追寻、体悟,并最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优秀继承者、理学创始人和一代宗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