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菜根谭》214@365
(2022-08-02 00:01:05)
标签:
365 |
分类: 读书札记 |
8月2日
《菜根谭》214
事上敬谨,待下宽仁
大人不可不畏,畏大人则无放逸之心;小民亦不可不畏,畏小民则无豪横之名。
【大意】对于一个有高深道德修养的人不可不抱敬畏态度,因为敬畏有道德有名望的人就不会有放纵安逸的想法;同时对于贩夫走卒的平民也不可不抱敬畏态度,因为畏惧平民就不会有豪强蛮横不讲理的恶名。
【一得】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介于官民之间,形成一个特有的士(读书人或知识分子)阶层。《菜根谭》上一则”居官有节度,居乡敦旧交“是讲的”读书人“在”居官“和”居乡“时待人接物应当有的修养智慧。而这一则”事上敬谨,待下宽仁“则是讲的“读书人”必须对“上”“下”两类人敬畏方面的智慧:一是对于有高深道德修养的人不可不抱敬畏态度,二是对于贩夫走卒的平民也不可不抱敬畏态度。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孔老夫子所说的和《菜根谭》这里所谓”畏大人“,主要指圣人和有道德名望之人,对其敬畏无疑会使个人的修养得
以加深,见贤思齐,催人奋进,个中道理不待指而自明。缘何对贩夫走卒的平民也必须敬畏呢?且听亚圣孟子也有一段名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候,得乎诸侯为大夫。”这里的“畏小民”是指一般人而言,即对一般人要持宽仁的态度,而不是蛮横豪霸。历史上凡轻视平民的人均难以成就大事业,也是无可辩驳的历史事实。有鉴于此,一个真正明了天地运行之道、认清自己的卑微与渺小的人,就会懂得敬畏,懂得适当地收束和拘谨自己。面对贤者,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不让自己有放浪形骸之心;面对弱者,和蔼可亲、慈悲喜舍,不让自己有蛮横无理之名。具备这种敬畏之心,何尝不是对自己的尊重与珍惜呢。
前一篇:读《菜根谭》213@365
后一篇:读《菜根谭》215@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