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菜根谭》212@365
(2022-07-30 23:21:40)
标签:
365 |
分类: 读书札记 |
7月31日
《菜根谭》212
和衷以济节义,谦德以承功名
节义之人济以和衷,才不启忿争之路;功名之士承以谦德,方不开嫉妒之门。
【大意】一个崇尚节义的人,他对世事的看法容易流于偏激,所以必须用温和的胸怀来调剂,才不致于跟人发生意气之争;一个在政治舞台有所成就的人,必须经常保持谦恭和蔼的美德,因为只有这样才不会招致人们的嫉妒。
【一得】《菜根谭》智慧“和衷以济节义,谦德以承功名” 智慧告诫人们,做人不可恃一己之长待人接物,不能因一方面有优点就忽视随之而来的另一方面的不足。并用两分法对“节义之人”和“功名之士”分别进行了客观分析:“节义之人”性格刚强,看问题就可能偏激。就刚强言是长处,就激烈言则是短处。为了取长补短,平日就要养成温和的处世态度,注意缓和激烈的个性,做到与世无争,与人维持良好的关系。“功名之士”更应懂得树大招风,功大招忌的道理,始终保持一种谦恭和蔼的态度,才能维护功业的长久。概而言之,做人不论处于什么位置都应谦和谨慎,避免人际之间无谓的纷争,腾出精力做自己应做的事情。这让我很自然地想起大家所熟知的“将相和”这段历史,它给世人的启示是多方面的。廉颇,是战国时期赵国的著名将领,有大功于赵国。童蒙读物《千字文》有“起翦颇牧,用兵最精”的赞语,对战国时期的白起、王翦、廉颇、李牧等四位将军用兵都给予极高的评价。蔺相如因完璧归赵,以及渑池相会等功劳,官位却在廉颇之上。廉颇不服,多次打算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都退让回避,不愿引起纠纷。结果人们都认为蔺相如胆小如鼠,纷纷看不起他。蔺相如知道后,语重心长地对自己下属讲:“秦国不敢来攻赵国,正是因为有我与廉颇两人。两虎相斗必有一伤。我每遇廉将军即回车礼让,是首先考虑到国家的利害,而将个人的恩怨放在一边。” 蔺相如终以谦恭的美德,解除了廉颇的嫉妒之心。廉颇得知蔺相如这番话后,十分惭愧,于是就背着一根荆条,袒露出左膀,亲自到蔺相如的官邸请罪。从此,廉颇与蔺相如结成刎颈之交,赵国也因此获得了长时间的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