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菜根谭》198@365

(2022-07-17 08:22:49)
标签:

365

分类: 读书札记

读《菜根谭》198

 

7月17日

《菜根谭》198

处世要道,不即不离

处世不宜与俗同,亦不宜与俗异;作事不宜令人厌,亦不宜令人喜。

【大意】人生在世的一切言行,既不能跟一般人同流合污,也不要自命清高、标新立异故意与众不同;尤其是做事时既不可以处处惹人讨厌,也不可凡事都曲意奉承博取他人欢心。

【一得】人生在世,把握处世行事的尺度是很难的,因为这既需要良好的道德水准,还需要有丰富的人生经验。《菜根谭》“处世要道,不即不离“智慧提醒我们:为人处事既不同流合污陷于庸俗,也不故作清高标新立异;做事情不应该使人产生厌恶,也不应该故意迎合讨人欢心。这让我想起古圣先贤关于好好先生的相关论述。孔子特别讨厌好好先生,他把这种人称为“德之贼也。”意思是说:“好好先生,是败坏道德的人。”到了战国时期,孟子学生万章问孟子:“什么样的人是好好先生呢?”孟子概括说:“像宦官那样满面堆笑、四处讨好的人,就是好好先生。”万章还不明白,又问道:“一个人,全乡的人都称赞他是老好人,他的所作所为都表现出是一个老好人,孔子却说他败坏了道德,这是为什么呢?”孟子回答道:“这种人的特点是,想要指责他,找不出什么大毛病;想要责骂他吧,也没有什么值得责骂的。他们只是顺时浮沉,随波逐流,做人似乎忠诚老实,行为好像方正廉洁。人们都喜欢他,他也自以为正确,可是实际上完全与尧舜之道相背离,所以孔子称这种人是‘败坏道德的人’。”《菜根谭》智慧“处世要道,不即不离”与孔孟之道是一脉相承的。读孔孟之道,领会《菜根谭》智慧,从中受到的启发是,处世既不要流于世俗,也不能与世俗迥异,总要中正不移,合乎中庸之道。与此同时,在坚持讲原则的大前提下,做事情无太过与不及,既不要讨人厌恶,但也不能让所有人都喜欢。讨人厌恶,则人人不愿接近,做事就无人帮助,事业也不会成功。而要令一切人都喜欢,又必须迎合一切人的意旨去作业,很有可能会丢掉原则,做“群众的尾巴”,其结果是既不能按著自己的意志去做,也做不出什么有益的事情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