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菜根谭》141@365

(2022-05-21 00:02:19)
标签:

365

分类: 读书札记
5月21日
《菜根谭》141
过归己任,功让他人  
当与人同过,不当与人同功,同功则相忌;可与人共患难,不可与人共安乐,安乐则相仇。  
【大意】  要有跟人共同承担过失的雅量,不可有跟人共享功劳的念头,因为共享功劳彼此就会互相猜忌;可以有跟人共患难的胸襟,不可以有跟人共安乐的贪心,因为共安乐彼此之间就会互相仇视。 
【一得】人生在世,不过短短数十寒暑,争名夺利的结果,到头来也不过是黄土一抷而已。所以处人待世勿争,争则陷入一种自寻的烦恼之中,不争则是与人相安的一种方式。可在现实生活中,和别人共同担负过失的时候,对方必定喜悦;而与别人共同分功的时候,对方多半发生嫉妒的现象所在多有。自古以来,为了争荣誉争报酬,不知道葬送了多少人的生命,毁坏了多少人的人格。《菜根谭》智慧“过归己任,功让他人”总结的正是这方面的经验教训。在封建专制社会里,同过不能同功,在帝王和开国元勋之间反映最为突出。纵观历史,开国元勋凡是能够得享天年的,都是及早抽身、激流勇退之人,如春秋时越国的范蠡。当勾践被吴王打败作了俘虏,文种、范蠡两人与越王共患难,终于设法使越王回到了越国,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卧薪尝胆励精图治,二十年后灭掉了吴国。范蠡立即意识到“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于是在最快的时间里人间蒸发,与西施泛舟五湖,做陶朱公去了。文种则不明这个道理,最终不得不仗剑自杀。在以后的历朝历代,功高震主又不懂得避嫌的开国元勋也基本没有好下场,如汉高祖的杀韩信、囚萧何,明太祖的“炮炸功臣楼”等等。明白此道理,纵然功高盖世,亦不可贪功,不可恋位。当然君主能否容得别人分享胜利果实,也是考验其是否真正具备领导智慧的试金石。三国时的刘备就是一个特别有领导智慧的人,他虽没有什么大才干,但是一能忍、二能哭、三能让,正是凭借这一优势成就了大业,每当作战胜利或者百姓安居的时候, 他总是把功劳归于诸葛亮,说一切“皆丞相之功也”。后来被陆逊火烧七百里连营,大势已去,临死之前,还说 “朕自得丞相,幸成帝业”,至于兵败而归,是自己“智识浅陋”,不听从诸葛亮的话才至于此。像刘备这样善于推功揽过,以德服人,在封建帝王中可谓凤毛麟角。宋太祖赵匡胤虽说不能和功臣共安乐,但是他却没有象汉高祖那样屠杀功臣,而是在杯酒谈笑之间解除宿将兵权,这显然比历代屠杀功臣文明得多,值得称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