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菜根谭》116@365
(2022-04-26 00:22:06)
标签:
365 |
分类: 读书札记 |
4月26日
《菜根谭》116
藏巧于拙,寓清于浊
藏巧于拙,用晦而明,寓清于浊,以屈为伸,真涉世之一壶,藏身之三窟也。
【大意】
一个人的做人宁可装得笨拙一点不可显得太聪明,宁可收敛一点不可锋芒毕露,宁可随和一点不可太自命清高,宁可退缩一点不可太积极前进,这才是立身处世最有用的救命法宝,这才是明哲保身最有用的狡兔三窟。
【一得】《菜根谭》“藏巧于拙,寓清于浊
”智慧是在倡导:人应该宁可显得笨拙一点也不要暴露自己的机谋,宁可用谦虚来收敛自己也不能锋芒毕露,宁可随和一点也不要自命清高,宁可后退一些也不要太积极冒进,这才是真正的处世的诀窍。是在告诫我们,为人处世必须懂得“藏”,这是立身处世最有用的救命法宝,也是明哲保身最有用的“狡兔三窟”。乍看起来,说得有点隐晦曲折,好像是在教人逃避现实,明哲保身。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今天我们领略《菜根谭》智慧,离不开作者洪应明生活的时代背景和他着力倡导的立身处世的总体主张。据推测,洪应明可能生活在明代万历年间的中后期或末期。这时,神宗皇帝治国无道,宦官专权,朝纲废弛,党祸横流,由嘉靖朝开始显露端倪的内忧外患至此更加深重,有识之士的思想异常沉闷,无法从当时十分激烈的社会矛盾中解脱出来,于是就有像洪应明这样以隐晦曲折笔法,表达时代心声。“藏巧于拙,寓清于浊”其实是古人告诫我们为人处世应当懂得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具体来说,坚持“四要”。即,要“藏巧于拙”,大智若愚;要“用晦而明
”,韬光养晦;要“寓清于浊”,洁身自好;要“以屈为伸”,退中求进。做到这四点,不仅能够为我们赢得好的口碑,而且可以为我们营造互帮互促互敬互爱的良好工作氛围和较好的人际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和成就我们的事业。从这个意义上说,即使在今天,“藏巧于拙,寓清于浊
”智慧何尝不是我们立身处世最有用的法宝,明哲保身最有用的狡兔三窟。
前一篇:读《菜根谭》115@365
后一篇:读《菜根谭》117@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