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唐诗的人,没有不熟悉五绝《红豆生南国》的。
“红豆生南国”出自王维《相思》,又名《江上赠李龟年》。全诗为: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
这首五言绝句起句因物起兴,语虽单纯,却富于想象;接着以设问寄语,意味深长地寄托情思;第三句暗示珍重友谊,表面似乎嘱人相思,背面却深寓自身相思之重;最后一语双关,既切中题意,又关乎情思,妙笔生花,婉曲动人。全诗情调健美高雅,怀思饱满奔放,语言朴素无华,韵律和谐柔美。可谓五言绝句中的上乘佳品!
试用白话翻译出来,就是:
红豆树生长在南方,
春天到了它将生出多少新枝呢?
希望你多采摘一些红豆,
它最能够引起人们的思念之情。
为何多采撷红豆,就能够引起人们的思念之情呢?这跟流传在民间的一则传说有关。
传说在遥远的古代,红豆树生出的果子是白色的。后来一对在此居住的恩爱夫妻被战争拆散,丈夫被召边关服役,妻子昼夜思念,日日在红豆树下眺望远方。日复一日,丈夫却杳无音信,最后妻子哭出了血泪,滴入泥土渗入树根,从此红豆树长出红色小果。世人皆传是该女子的相思血泪染红了红豆。
干宝《搜神记》卷十一更有一段关于相思树绘声绘色故事记载:战国时宋康王舍人韩凭之妻何氏美,康王夺之。韩凭自杀。何氏也投台而死,遗书愿合葬。康王怒,使里人分埋之,两冢相望。宿昔之间,有大梓木生于两冢之端,旬日而合抱,根枝交错,又有雌雄鸳鸯栖宿树上,晨夕不去,交颈悲鸣。宋人哀之,因称其木为相思树。这里的相思树与红豆树是否有关,不敢妄断。
也许是王维这首诗作精美上乘和脍炙人口,也许是关于红豆传说故事的凄楚和红豆寄情传说的动人,抑或是红豆杉树全身是宝和极高的观赏价值经济价值,皖南宁国人2004年就想到并着手种植了大片红豆杉。
今年深秋时节,我们在安徽省宁国市方塘乡青龙湾水库,见到这儿的2000余亩红杉林渐次焕彩,与蓝天相互映衬,呈现出一幅油画般的秋景。
由于受今年秋季降雨量较小和港口湾水库持续发电的影响,现在水库一直处于较低水位状态,导致红杉林树叶的变红程度及面积不及往年同期,与往年“绿水环绕,色彩斑斓、层林尽染、如诗如画”的美景相比,稍显逊色。但站在观景台俯瞰,仍然可以欣赏到令人惊艳的落羽红杉林别样美景!
读者或许会问,你前面说的是宁国人大面积种植红豆杉,怎么后面又说,观赏到的是2000余亩落羽红杉林,红豆杉呢?是不是搞错了!
没错!我们现在观赏到的,的确是2000余亩落羽红杉林。
这里面有一段“有心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荫”的故事。
原来红豆杉的生长速度很慢,而且对自身和生长环境有特殊要求,例如在生长期要严格遮荫。于是宁国森杰红豆杉发展有限公司在2004年投资种植千亩红豆杉时,就配套种植了2000余亩落羽杉为红豆杉苖遮荫。
但由于青龙湾水库水位的逐年提升,红豆杉因不能适应长期在水中浸泡,几乎全军覆没,没有存活。而与之配套种植的落羽杉却顽强地生存下来,从而形成了现在的号称皖南川藏线上“喀纳斯”的2000余亩红杉林美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