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逛半山书局随想288@365

(2021-10-15 23:42:07)
标签:

365

分类: 文史钩沉
10月15日
      老来视力急剧减退,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没逛书店了。今晚散步时突然萌生了逛书店的想法,恰巧不远处就有一处“半山书局”,便很快向那里走去。
      江苏是书香之地,南京有着最美书店先锋书店,而常州则有着江苏最美的书店之一的半山书局。
逛半山书局随想288@365

      走进半山书局,暖暖的后工业LOFT风格融进了浓浓的书香气息,红砖铁艺、落地玻璃、跃层空间,在喧嚣的都市中,显得格外宁静。    
      再往里走,便是图书的海洋。约20米高的巨大书柜,上万册书籍,整齐的从14楼排到15楼。气势恢弘布局广阔,简直是读书人的天堂!    
      有文人墨客在“半山”二字上大作文章,故弄玄虚地将“半山”附会成隐喻历代文人“大隐隐于市”的向往和感悟。殊不知,半山二字原是与北宋时期著名改革家王安石的一段历史渊源。
    “作客兰陵迹已陈,为传谣俗记州民。沟塍兰废田畴薄,厨传相仍市井贫。常恐劳人轻白屋,忽逢佳士得朱轮。殷勤话此还惆怅,最忆荆溪两岸春。”这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王安石赠予后任常州知州沈康的一首诗,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常州的深厚感情。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江西抚州临川人。嘉佑二年(1057)七月,王安石受命就任常州知州,当时常州人口近25万人,地处全国最富庶的太湖地区,物产丰盈,是漕运的主要源头之一。
      王安石到任常州后,发现河道淤塞,水流不畅,常州地区的运河治理工作已刻不容缓。他立即从所辖各县调集民工,开始疏浚常州境内运河。然而,令王安石没想到的是,这一举措一开始就遭到了司马光之兄司马旦的反对,司马旦时任宜兴知县,极力反对王安石开浚运河,认为是劳民伤财之举。之后因种种天灾人祸,最终王安石没能成功,这也令他自责不已。谁知在常州知州任上不到一年,嘉祐三年二月,王安石就被调任为提点江南东路刑狱。虽然离开了常州,但想起罢河役之事,仍感慨不已,遂作诗云:“世事一何稠,论心日以偷。尚蒙今世笑,宜见古人羞。”       
      常州人民为了纪念王安石,建了半山亭。半山亭位于常州惠民桥西北堍码头的石埠上,王安石来常任职、离常赴新任,都从这岸码头上下船。半山亭以其别号半山而建,并以其籍贯地临川为亭子北侧一条路取名“临川里”。亭为砖木结构的凉亭,六角形,建在稍高于地面的土阜上,从地面可沿石阶而上。朝西巷口的亭子圈门上,标有“半山堂”字样。巷中央路面是青皮条石,两边有金山石片碎砌,可体会出人们对王安石的尊重。       半山亭建造近千年时,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常州为造新世纪商城,将半山亭拆了。1989年将其移入红梅公园,重建了半山亭,六角六楹,形若远飞高举,亭名由著名书法家言亢达篆题。“半山”脚下长廊入口处挂着一副门联:“花影一帘涛声半榻;长松千尺灵芝九茎。”此联为现代书画家谢稚柳题书。半山亭借用谢联装饰,与王安石看似无涉却也不无关联。联语所创造的意境不仅仅限于自然景物,还隐约暗示着一种人格形象,一位隔帘赏花、卧榻听涛、具有松柏灵芝节气的智士贤人风范。这就有点接近王安石、与“半山”巧合了。 
      2017年,在半山亭老位置上,有了座不是半山胜似半山,高达16层楼的生活广场。常州人将绿色植物掩映着的14-16楼,起名为半山书局。在大大小小的景观阅读区,让人们闻到墨香,以满足阅读需求。36间独立书房,形成独一无二的综合体书房连廊。聪明的常州人,以一种别样的、类似半山亭纪念意义般的形式,表达对古代认真读书、勤勉为官的北宋贤相、改革家王安石的敬仰情思。
逛半山书局随想288@36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