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秋话赏月264@365

(2021-09-21 23:44:54)
标签:

365

分类: 文史钩沉
中秋话赏月264@365

中秋话赏月264@365

9月21日
      中秋赏月,是指八月十五中秋节观看满月。每逢中秋来临,赏月谈月便成为人们久谈不衰的话题。
      传说嫦娥为保丹药不落入恶人之手,误食后升天奔月,恰值农历八月十五。其夫后羿和百姓因思念她,故在这一天赏月、吃月饼,盼其归来。
      追溯中秋赏月来历,据《长安玩月诗序》载:“秋之于时,后夏先冬;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之夜,又月之中。稽于天道,则寒暑均,取于月数,则蟾魄圆。”也就是说,八月十五在秋季八月中间,故曰:“中秋”。
      为何人们要选择中秋节这一天赏月呢?
      原因恐有三:
      从时令上说,中秋是“秋收节”,春播夏种的谷物到了秋天就该收获了。自古以来,人们便在这个季节饮酒舞蹈,喜气洋洋地庆祝丰收,这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描绘。
      从渊源上说,中秋又是“ 祭月节”,它源于远古人类对自然的崇拜。古代帝王的礼制中有春秋二祭:春祭日,秋祭月。最初祭月的日子在“秋分”这一天,“秋分”这个季节在八月内每年不同,所以秋分这一天不一定有月亮,祭月无月无疑是大煞风景的,于是逐渐约定俗成,将祭月的日子固定在八月十五日。
      从科学观察来看,秋季地球与太阳的倾斜度加大, 华夏大地上空的暖湿空气逐渐消退,而此时,西北风还很微弱。如此,湿气已去,沙尘未起,空气即显得格外清新,天空特别洁净,月亮看上去既圆又大,是赏月的最佳时节。恰如古诗所云:“古今但赏中秋月,寻思岂是月华别,都为人间天上气清澈。”
      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于魏晋,盛于唐宋。《东京梦华录》对北宋京都赏月盛况有这样的描写:“中秋夕,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 新编醉翁谈录》忠实记载了宋代赏月后面的功利追求:“登楼或于中庭拜月,各有所期: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
      明清以后,中秋赏月之风更甚。每逢中秋,一轮圆月东升时,人们便在庭院、楼台上,摆出月饼、柚子、石榴、芋头、核桃、花生、西瓜等果品,边赏月,边畅谈,直到皓月当空,再分食供月果品,其乐融融。在我国的少数民族地区,中秋这一天,还举行别具特色的“拜月”、“闹月”、“行月”、“跳月”、“偷月”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中国人历来把家人团圆、亲友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看得极其珍贵,是以历来有“花好月圆人团聚”之谓。在尽情赏月之际,面对碧空如洗,圆月如盘,人们常会情不自禁地想念远游在外、客居异乡的亲人。因此,中秋节还有“ 团圆节”之称。许多古诗表达了人们此时的思念之情。因此宋人赏月更多的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宋人的那种伤感。苏轼《水调歌头》堪称此方面代表之作:“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诗人的咏叹集中反映和再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感物伤怀,因此很自然地成为中秋赏月以月寄情之千古绝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