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登舜过山随想

(2021-05-06 00:00:07)
      今年四月三十日,我乘公共交通至常州市天宁区郑陆镇查家湾,信步登上了舜过山。
登舜过山随想
                                                 舜过山                                            
      舜过山,亦称舜耕山、舜山、高山。它坐落在常州市天宁(原武进)区郑陆镇与江阴市申港镇交界处。
      称舜过山,自然就有许多关于舜的传说。譬如说舜在四千多年前,曾在这里生活数年,垦荒种粮,开河挖井,道德教化,恩泽乡梓。至今山上有舜井,山下有舜河。民间传说里,还说是在舜的领导下开凿出联通古长江与古太湖的运河—舜河。这些故事或传说或为后人美好演绎和想象,但我是宁可信其有的!登舜过山随想
                                                   舜过山连绵诸峰                                                 
      登山前,我曾翻阅清代江阴籍作者沙曾达的诗作《舜过山:有虞遗迹遍尘寰》,诗中写道:“有虞遗迹遍尘寰,江上名传舜过山。魏璞高风今在否?隐居曾记此峰间。”我一边缓步拾级登山,一边浅吟玩味诗作,一边思考一些问题。
      沙曾达诗中所提及的“有虞”即虞舜。虞舜出生地为浙江余姚。《史记》言舜之父“瞽叟姓妫,妻曰握登,见大虹意感,而生舜于姚墟,故姓姚”。据后人称,舜生母握登、后母仇氏的遗迹,仅上虞有,它处皆无,以此  确定舜帝为上虞、余姚人,应无异议。
    “有虞遗迹遍尘寰”,这是尽人皆知的。
      远的不说,就说说我们常州无锡这一带吧。震泽太湖便是大舜教化渔民的第一个“雷泽”。无锡太湖畔有历山(大舜一生经过的山很多,概以“历山”称之),惠山山脉连主峰惠山旁有峰名“舜过山”(讹为“舜哥山”、“舜柯山”),主峰惠山又名“历山”,亦有舜井、舜庙、舜田、历村。江阴有舜城、舜乡、舜井、舜哥麦,宜兴境内则有“余渔浦”等等。由这些遗迹可以推知,这一带、这些地方,大舜应是亲身经历并对子民教而化之过的。
登舜过山随想
                                                           舜过山顶上舜井
      我在登山前翻阅相关资料时,不经意间,发现在湖南东安与新宁及广西全州“两省三县”的交界处,还有主峰海拔1882.4米、湘南第一峰的舜皇山,史籍亦载为舜帝南巡驻跸之处。可见大舜帝一生是勤政的,“有虞遗迹遍尘寰”绝非言过其实!
      令人称奇的是,有专家学者查苏州与镇江两地区的府志、县志发现,除常熟虞山尚湖“舜井”外,他处竟毫无大舜遗迹,足见当时舜亲自教化的地区应限于古常州地区一带。
登舜过山随想
                                                                 舜过山巅摘星台
      江阴人沙曾达何以特别点出“江上名传舜过山”,这是很耐人寻味的。原因恐有三:第一,四千两百多年来,常州人特别仰慕舜帝。舜过山有舜田、舜井、舜庙和舜河,还有舜耕时耕牛留下的足迹“牛迹石”,足见大舜入主中原前,曾在此担任过部落联盟首领多年,并在此躬耕教化(过而化之)百姓;舜过山实是大舜帝事业的发祥地,亦即龙兴之地。第二,舜过山一山成就三圣,备受世人敬仰。除上面提到的四千两百多年前舜帝外,三千一百多年前,泰伯因仰慕大舜禅位让贤遗风,特意选择大舜入主中原前多年教化之吴地投奔,并建立勾吴国,舜过山成就了泰伯为避季历让国、建立勾吴国的佳话;两千六百多年前,泰伯十九世孙季子承其先祖遗风仰慕大舜,三让国位并躬耕于舜过山下。一山成就三圣,舜过山虽海拔仅117.8米,却巍巍乎高哉,独享“高山”之盛名。三是舜过山是虞舜教化百姓除家乡之外的第一站。此处与虞舜故乡余姚、上虞在浙江南岸的地理环境相同,当时的良渚文化的中心在余杭一带,因此舜帝教化百姓的方法,就是在其属国一路往北,沿途推广余姚、上虞一带先进的农耕技术和手工艺制作,同时以孝亲忍让教化百姓。这对于虞舜来说,是轻车熟路;而对于历史上老常州地区百姓来说,也是春风化雨,概括承受,甘之如饴。
登舜过山随想
                                                        舜过山下舜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124@365
后一篇:126@365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