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谈高考改革的一段精彩讲话传出,在江苏省内外很受欢迎。
娄书记一开始就坦诚严肃地指出:我首先作了检讨,江苏片面追求升学率,减少分母,突出分子,这是我们执政理念出了问题,曲解了中央的政策,造成群众不满意,也造成了严重的不良社会影响,我们追求标新立异,折腾过多,美其名曰改革,实质为折腾、乱折腾。现在问题到了非解决不可的程度,我们要全面认真反省。
娄书记分析江苏素质教育现状,真是一针见血,震聋发聩:江苏素质教育喊得最早、喊得最响,但是我们应试最厉害,抓得最凶,江苏高考的难度也是全国之最,课外培训热,孩子负担重,家庭经济负担也重。我了解到好几位教育局长,都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国外,说不能不送出去,因为压力太大,怕在国内考不上大学。我们的中考政策压得这么紧,最后高考的升学率当然很高,这个做法欺骗了我们这么多年,好多优质指标都给了其他地区。教育部对本省招生计划并没有严格限制,内部掌握,30%左右,江苏只有南大超过30%,大部分20%都达不到。高考十年五改,教师无所适从,家长怨声载道,反思不限于教育部门,各相关部门都要反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什么对江苏教育不满意?这几年舆情一直存在,前年更是导致大集访,督促我解决问题。
还有省外的同志提醒我,江苏高考反复改革、自主命题,这里面还涉及利益关系,要我小心,不过我认为还没有达到解决不了的程度,我们要推进重大改革,关键看有没有站在人民的立场,真正以人民为中心。
这位省委书记循循善诱地分析了江苏教育大省和高考水平正在下降的根本原因。因为我们曲解上级的政策,没有真正坚持教育为本,导致江苏教育大省的地位正在下降,高考水平总体也在下降,我们不要陶醉于现在的分数和录取率,以为达到90%就怎么样,如果算上中考提前分流,90%打个折只有45%,这里面其实剥夺了相当一部分孩子的机会。过去高校招生,他们纷纷来江苏抢生源,现在江苏的考生没有竞争力、吸引力,他们根本不要,何谈走在前列?我请清华大学校长邱勇给我增加指标,邱勇说今年给你加1个指标吧!以我和邱勇的交情,怎么也不至于是这个结果,实质上是江苏高考的选拔方向,和清华不一致、不吻合。昨天还有位领导说,江苏学生是很好,但是不考物理化学,我一个都不要。
娄书记引导大家深刻反省,为什么江苏创造能力不强的问题。他认为就是因为高中普遍不重视物理化学,中考硬性分流,导致学习压力前移,扼杀了很多的孩子。娄书记说,我在调研中看到中学就有心理咨询室,有老师进行心理辅导,14、15岁的孩子,搞得暮气沉沉,怎么行?以前农村普通家庭的孩子,还有上学通道,现在被堵得严严的。不学物理化学,如何推动创新?我原来还认为江苏的孩子可以,现在调研发现江苏学生已经变得很不行,上了本科,拿不到奖学金,学业跟不上,要到三年级才勉强跟上。江苏搞ABC的弊端非常严重,两门语言学科,对农村孩子很不利,因为农村孩子英语基础不牢,成为弱势群体。搞ABC之后,只要有一个C,就进不了名校。2008年有报道,南师附中一个孩子,文科全市第一,文科状元,超过一本分数线92分,但是因为政治B+,进不了北大。后来南大用选择性指标录取了他,可是后来选择性指标也取消了,这样的孩子就更没有路子。
关于江苏高考方案,娄书记明确要求尽量保持与国家一致,不搞折腾,方案要简洁明了。他说,现在的方案我都看不懂,孩子们要看懂就更难了,而且还没有搞懂又变了。我想还是全国一张卷,不要再自主。刚才有人发言说这样江苏的考生分数可能会很高,其实未必,过去可能存在这种情况,现在已经不是了,我们不要过高估计自己,现在要想赶上东部地区的平均水平,都可能还有难度。如果考得好,不要强迫,人家也会来抢生源,我们也可以去上面争取。现在基数就这么一点,自主考试,搞得总分值又这么低,怎么好去争取?!
在高考科目设置上,娄书记了然于胸,说得很具体:统一语数外,强化物理化学、历史政治,争取固定组合。总分750分,外语总分能降一点也可以,语数150分,外语120分,政治历史各120分,自选90分,和全国一致,也好衡量我们的水平。浙江新方案搞6选3,有20多种组合,太多了,学生大量跑班,师资跟不上,教室不够用,我们不要高估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到处跑班。我们相对固定,3+2+1。
娄勤俭明确要求做好高校资源配置,确保江苏省经过层层选拔出来优秀学生上好大学。好多省份一本对本省招录达到70%,我们只有20%,这怎么行?本省一本要超过50%,部属院校不低于25%,3年内逐步达到30%。我也和几位校长联系了,他们都很支持江苏,我们要积极争取指标,达不到25%的,省里配套一律取消,他们如果要告,就让他们告我得了!省外重点学校的招生比例,可以按照公共资源的比例套,江苏人口占全国的5.8%,招生如果超过5.8%,就不算歧视江苏,没有达到5.8%,就是对我们的歧视,我们在经济上对全国做了这么大的贡献,要理直气壮地去争取。
行文至此,人们不禁要问:省委书记娄勤俭关于江苏省高考改革讲话如此精彩和受群众欢迎,在讲话中他严肃批评“追求标新立异,折腾过多,美其名曰改革,实质为折腾、乱折腾”“十年五改”的江苏省高考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1994-1999年采用“3+2”模式:除考语、数、外三科外,文科生还要考政治、历史;理科生还得考物理、化学。
2000年-2001年采用“3+小综合”:文科生除了考语、数、外,还要考政治、历史、地理的综合卷;理科生则要考物理、化学、生物的综合卷。
2002年采用“3+大综合”:这个模式只在江苏实行了一年。考生除了考语、数、外三个单科外,还要考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六科的大综合卷。
2003年-2007年采用“3+1+1”:此模式在保留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必考科目的前提下,前一个“1”是报考高校指定的选考科目,后一个1是指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从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六门课中自由选择两门。这样的模式打破了文理分科,学生可以跨文理科选科,共有15种组合可以选择。
2008年-2019年采用3+2等级测试:在一般情况下,学生于高二时进行学业水平测试的必修科目测试,高三时进行学业水平测试的选修科目测试,必测、选测等级会影响考生的普通类高校报考资格及能否上本科、能否达到具体学校等级要求等。“2”的科目,不计分记等级。
这样折腾来折腾去,江苏高考满分480分就应运而生。即文科各科满分为:语文200、数学160、外语120;江苏理科各科满分为:语文160、数学200、外语120;体育类、艺术类考生三门统考总分为440分。坚持高考满分480分“3十2”等级测试的初衷,或许以为只考语数外三门必修科目,可减轻考生的负担。殊不知考生负担不仅一点没减轻,相反竞争更趋激烈,而且因为文理两科除语数外成绩外,还必须出具选修科目测试等级,反而增加了负担。
读罢省委书记娄勤俭关于江苏高考改革的精彩讲话,我们有理由相信,江苏高考真正的春天来了,让我们张开双臂去欢迎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