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初中物理各章教学目标(人教版)

(2011-05-22 21:01:15)
标签:

教育

初中物理各章教学目标(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各章教学目标

第一章 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

知道骨导的原理

了解双耳效应及其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和生活经验,体验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关心他人,特别是关心残疾人。

三、声音的特性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声音的特性。

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

四、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培养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环境意识。

五、声的利用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参观或看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

 

第二章 光现象

 

一、光的传播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

2、过程与方法

观察光在空气中和水中传播的实验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阅读科学世界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光的内容,了解光可以反映宇宙的信息,感悟宇宙之宏大。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续学习打基础。

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二、光的反射

1、知识和技能

了解光在一些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

认识光反射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

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了解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2、过程和方法

通过实验,观察光的反射现象。

体验和感悟我们是如何看见不发光的物体的。

经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用实验的方法获得反射光线、入射光线跟法线位置的关系,测量反射光线与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总结探究的结论,获得比较全面探究活动的体验。

通过观察,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主要差异。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三、平面镜成像

1、知识和技能

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通过观察感知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对平面镜、球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四、光的折射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光的折射的现象。

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

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

五、光的色散

1、知识与技能

初步了解太阳光谱。
了解色散现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跟颜料的三原色是不同的。
探究色光的混合和颜色的混合,获得有关的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探究色光的混合和颜色的混合,获得有关的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续学习打基础。
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六、看不见的光
1
、知识与技能
初步了解太阳光谱和看不见的光。
初步认识红外线及其作用。
初步认识紫外线及其作用。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了解红外线、紫外线的作用。
通过收集、交流关于红外线、紫外线的资料,获得处理信息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
初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有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

一、透镜
1
、知识和技能
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2
、过程和方法
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二、生活中的透镜
1
、知识和技能
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过程和方法
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模拟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愉悦。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三、探究透镜成像的规律
1
、知识和技能
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2
、过程和方法
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中的物理学原理。
乐于参与观察、试验、制作等科学实践。
四、眼睛和眼镜
1
、知识和技能
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具有眼保健意识
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五、显微镜和望远镜
1
、知识与技能
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2
、过程与方法
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第四章 物态变化

一、温度计
1
、知识与技能
理解温度的概念。
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
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二、熔化和凝固
1
、知识与技能
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三、汽化和液化
1
、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2
、过程与方法
观察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四、升华和凝华
1
、知识与技能
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学道理。

第五章 电流和电路

一、电荷
1
、知识与技能
认识摩擦起电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
了解原子结构,认识元电荷、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
2
、过程与方法
在认识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注意观察静电实验现象,对电荷种类的探究产生兴趣,能主动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静电小实验。
二、电流和电路
1
、知识与技能
知道电流的形成及其条件,知道电流方向的规定。
通过动手实验,认识断路、通路、短路,知道电路的组成;能从能量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从电路的组成认识开关的作用;能画常见的电路元件符号。
结合小小电风扇、电子门铃、手电筒等电路的实际连接,学会按实物电路连接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2
、过程与方法
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学习观察实验现象,学习从现象中分析归纳出规律的方法。知道用电器符号、电路图把具体的电路连接情况简洁明了地表达出来,这也是研究物理问题的一种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认识电路组成,研究各元件的作用有强烈的兴趣;在现象连接电路、画电路图等基本技能的实践活动中,培养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安全操作意识。。
三、串联和并联
1
、知识与技能
知道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连接的特点,会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会画简单串联、并联的电路图。
2
、过程与方法
在动手实验、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分析归纳串、并联电路在结构、开关作用、用电器间关系等方面各自的特点,从而学习识别串、并联电路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认识串、并联电路的兴趣;积极主动找出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及识别方法,能联系生活中的串、并联电路,体会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及其价值。
四、电流的强弱
1
、知识与技能
认识电流的大小,知道电流的单位、符号,关心生活中有关用电器工作的电流值。
知道电流表的用途、符号,知道正确使用电流表的规则,并会将电流表正确接入电路,画出相应的电路图。
能认识电流表的量程,正确读出电流表的示数。
2
、过程与方法
在认识和使用电流表的过程中,学会阅读说明书,对照实物,掌握正确使用测量工具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注意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作风和他人合作的精神。
五、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1
、知识与技能
学会正确使用电流表测量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的电流。
会分析实验数据,归纳总结出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2
、过程与方法
在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的过程中,体验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科学探究的步骤。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体会交流合作的重要和成果共享的喜悦。

 

 

 

 

八年级《物理》下各章教学目标

第六章 电压 电阻

一、电压
1
.知识与技能
了解要在一段电路中产生电流,它的两端就要有电压。
知道电压的单位及单位换算,记住干电池及家庭电路电压值。
知道电压表的用途与符号,知道正确使用电压表的规则,能识别和选择电压表量程,会正确读数。
2
.过程和方法
在初步认识电源、电压、电流关系的过程中,感受推理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认识电压表和正确使用电压表的愿望。
二、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
1
.知识与技能
学会正确将电压表接入串、并联待测电路,并能画出相应的电路图。
学会正确使用电压表测量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压。
会分析实验数据,归纳总结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各自电压的规律。
2
.过程和方法
在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的过程中,体验科学研究的方法,科学探究的的步骤。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确探究目的,专心实验,由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使学生在实验中培养实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体会交流合作的重要性,获得共享成果的喜悦。
三、电阻
1
.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电阻,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知道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
理解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
2
.过程和方法
在探究决定电阻大小因素的过程中,体会用控制变量方法探究物理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产生兴趣,积极动手进行实验或观察实验。
四、变阻器
1
.知识与技能
了解变阻器的构造,在电路中的符号,理解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通过探究怎样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知道正确使用变阻器的方法。
2
.过程和方法
在探究变阻器的使用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变阻器改变电阻的道理,产生动手操作使用变阻器的欲望。

第七章 欧姆定律

一、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电压的关系
1
.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并认识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其中的电流。
会使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
2
.过程和方法
通过探究过程,进一步体会科学探究方法。
体会用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研究物理规律的思路,学习用图像研究物理问题。
通过实验、分析和探索的过程,提高根据实验数据归纳物理规律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收集、处理数据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探究,揭示物理规律,使学生获得探索未知世界的乐趣。
重视学生对物理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和科学性的认识,注意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
二、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1
.知识与技能
通过欧姆定律,能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能根据欧姆定律以及电路的特点,得出串、并联电路中的电阻的关系。
2
.过程和方法
通过计算,学会解答电学计算题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解答电学问题的良好习惯。。
根据实验现象体会等效电阻的含义,了解等效的研究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欧姆生平的介绍,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测量效灯泡的电阻
1
.知识与技能
知道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阻的原理。
会同时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导体的电阻。
了解灯丝电阻的特性。
2
.过程和方法
通过测量小灯泡的电阻,了解欧姆定律的应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实验电路的设计、连接以及测量过程中的兴趣培养。
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四、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
1
.知识与技能
会用欧姆定律的知识理解安全用电的道理。
了解断路和短路。
2
.过程和方法
通过实验观察,知道短路的危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具有安全用电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能自觉地执行和宣传安全用电。
通过了解避雷针的发明过程,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

第八章 电功率

一、电能
1
.知识与技能
知道电能及其单位。
知道电能表的作用、读数方法。
知道电源和用电器工作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情况。
2
.过程和方法
体验电能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电能和我们生活的关系,有节约用电的意识。
二、电功率
1
.知识与技能
知道电功率的定义、定义式、单位。
理解额定电压与额定功率。
会用功率的计算公式P=UI进行简单的计算。
能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电功率问题。
2
.过程和方法
观察体验电能表表盘转动快慢跟用电器电功率的关系。
观察体验用电器的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的关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科学就在我们生活中。
三、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1
.知识与技能
会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理解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
2.
过程和方法
通过探究,体验小灯泡的电功率随它两端电压的改变而改变,并发现其变化的规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用电器正常工作和不正常工作对用电器的影响,培养学生科学使用用电器的意识以及节约用电的意识。
四、电与热
1
.知识与技能
知道电流的热效应。
知道焦耳定律。
知道电热的利用和防止。
2
.过程和方法
通过探究,知道电流的热效应跟哪些因素有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电热的利用和危害,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
通过讨论和交流培养合作学习的态度和意识。
五、电功率和安全用电
1
.知识与技能
知道家庭电路中电流与用电器的总功率的关系。
2
.过程和方法
观察体验保险丝的作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增强安全用电的意识。
六、生活用电常识
1
.知识与技能
知道家庭电路的主要组成部分,了解电能表、总开关、保险装置、插座、家用电器接地的作用。
了解火线、零线,试电笔的构造及使用。
了解触电类型及触电急救的简单方法。
2
.过程和方法
在观察家庭实际电路(或教室实际电路)的过程中,归纳概括出家庭电路的主要特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了解家庭电路的愿望和安全用电的意识。

第九章 电与磁

一、磁现象
1
.知识与技能
了解简单的磁现象,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了解磁化。
2
.过程和方法
感知物质的磁性和磁化现象。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认识磁极及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
经历观察磁现象的过程,能描述其主要特征。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对磁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激发爱国热情,进一步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磁场
1
.知识与技能
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知道磁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和科研中有着重要应用。
知道磁感线可用来形象地描述磁场,知道磁感线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
知道地球周围有磁场,知道地磁的南、北极。
2
.过程和方法
观察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感知磁场的存在。
经历实验观察、总结类比的过程。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规律,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经历分析、观察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探究的乐趣。
三、电生磁
1
.知识与技能
认识电流的磁效应,初步了解电和磁之间有某种联系。
知道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相似。
会判断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或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方向。
2.
过程和方法
观察和体验通电导体与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经历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方向的过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电生磁现象,初步认识自然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乐于探索自然界的奥秘。
四、电磁铁
1
.知识与技能
了解什么是电磁铁。知道电磁铁的特性和工作原理。
了解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2.
过程和方法
经历探究电磁铁的过程,体会控制变量的方法。
体会评估和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探索科学的乐趣,养成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精神。
五、电磁继电器 扬声器
1
.知识与技能
了解电磁继电器和扬声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
.过程和方法
通过阅读说明书,知道如何使用电磁继电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认识科学发明就在我们身边,认识科学及其相关技术对社会发展,人类生活的影响,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六、电动机
1
.知识与技能
了解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了解直流电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初步认识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关系。
2
.过程和方法
经历制作模拟电动机的过程,提高动手能力。
经历探究的过程,提高实验观察能力、分析归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物理知识如何转化成实际技术应用,进一步提高学习科学技术知识和应用物理知识的兴趣。
七、磁生电
1
.知识和技能
知道电磁感应现象,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知道发电机的原理,能说出发电机为什么能发电,知道发电机发电过程是能量转化的过程。
知道什么是交变电流,知道我国供生产和生活用的交流电的频率是50HZ的意思;能把交流电和直流电区分开来。
2
.过程和方法
探究磁生电的条件,进一步了解电和磁之间的相互联系。
观察和体验发电机是怎样发电的。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自然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认识任何创造发明的基础是科学探索的成果,初步具有创造发明的意识。

第十章 信息的传递

一、现代顺风耳——电话
1
.知识和技能
了解电话是怎样把信息传递到远方的。
了解电话交换机的用处。
了解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基本区别。
2
.过程和方法
通过看录像、听教师讲解,了解电话是如何传递信息的。
通过学生讨论,说明电话交换机的作用。
通过学生活动展示什么是数字通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讲述贝尔发明电话的过程,激发学生不拍困难,积极探索的精神,了解技术改革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通过学生讨论和学生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合作的意识。
二、电磁波的海洋
1
.知识和技能
了解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
知道光是电磁波,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2
.过程和方法
通过演示了解电磁波的产生,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
三、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1
.知识和技能
了解无线电广播的大致工作过程。
大致了解电视的工作过程。
了解移动电话是怎样工作的。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初步认识科技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四、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
1
.知识和技能
常识性了解卫星通信、光线通信、网络通信。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现代通信知识,了解科技为人类带来的便利,提高科学的兴趣。

 

 

第六章 电压 电阻

一、电压
1
.知识与技能
了解要在一段电路中产生电流,它的两端就要有电压。
知道电压的单位及单位换算,记住干电池及家庭电路电压值。
知道电压表的用途与符号,知道正确使用电压表的规则,能识别和选择电压表量程,会正确读数。
2
.过程和方法
在初步认识电源、电压、电流关系的过程中,感受推理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认识电压表和正确使用电压表的愿望。
二、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
1
.知识与技能
学会正确将电压表接入串、并联待测电路,并能画出相应的电路图。
学会正确使用电压表测量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压。
会分析实验数据,归纳总结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各自电压的规律。
2
.过程和方法
在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的过程中,体验科学研究的方法,科学探究的的步骤。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确探究目的,专心实验,由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使学生在实验中培养实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体会交流合作的重要性,获得共享成果的喜悦。
三、电阻
1
.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电阻,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知道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
理解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
2
.过程和方法
在探究决定电阻大小因素的过程中,体会用控制变量方法探究物理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产生兴趣,积极动手进行实验或观察实验。
四、变阻器
1
.知识与技能
了解变阻器的构造,在电路中的符号,理解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通过探究怎样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知道正确使用变阻器的方法。
2
.过程和方法
在探究变阻器的使用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变阻器改变电阻的道理,产生动手操作使用变阻器的欲望。

第七章 欧姆定律

一、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电压的关系
1
.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并认识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其中的电流。
会使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
2
.过程和方法
通过探究过程,进一步体会科学探究方法。
体会用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研究物理规律的思路,学习用图像研究物理问题。
通过实验、分析和探索的过程,提高根据实验数据归纳物理规律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收集、处理数据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探究,揭示物理规律,使学生获得探索未知世界的乐趣。
重视学生对物理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和科学性的认识,注意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
二、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1
.知识与技能
通过欧姆定律,能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能根据欧姆定律以及电路的特点,得出串、并联电路中的电阻的关系。
2
.过程和方法
通过计算,学会解答电学计算题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解答电学问题的良好习惯。。
根据实验现象体会等效电阻的含义,了解等效的研究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欧姆生平的介绍,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测量效灯泡的电阻
1
.知识与技能
知道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阻的原理。
会同时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导体的电阻。
了解灯丝电阻的特性。
2
.过程和方法
通过测量小灯泡的电阻,了解欧姆定律的应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实验电路的设计、连接以及测量过程中的兴趣培养。
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四、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
1
.知识与技能
会用欧姆定律的知识理解安全用电的道理。
了解断路和短路。
2
.过程和方法
通过实验观察,知道短路的危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具有安全用电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能自觉地执行和宣传安全用电。
通过了解避雷针的发明过程,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

第八章 电功率

一、电能
1
.知识与技能
知道电能及其单位。
知道电能表的作用、读数方法。
知道电源和用电器工作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情况。
2
.过程和方法
体验电能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电能和我们生活的关系,有节约用电的意识。
二、电功率
1
.知识与技能
知道电功率的定义、定义式、单位。
理解额定电压与额定功率。
会用功率的计算公式P=UI进行简单的计算。
能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电功率问题。
2
.过程和方法
观察体验电能表表盘转动快慢跟用电器电功率的关系。
观察体验用电器的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的关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科学就在我们生活中。
三、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1
.知识与技能
会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理解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
2.
过程和方法
通过探究,体验小灯泡的电功率随它两端电压的改变而改变,并发现其变化的规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用电器正常工作和不正常工作对用电器的影响,培养学生科学使用用电器的意识以及节约用电的意识。
四、电与热
1
.知识与技能
知道电流的热效应。
知道焦耳定律。
知道电热的利用和防止。
2
.过程和方法
通过探究,知道电流的热效应跟哪些因素有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电热的利用和危害,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
通过讨论和交流培养合作学习的态度和意识。
五、电功率和安全用电
1
.知识与技能
知道家庭电路中电流与用电器的总功率的关系。
2
.过程和方法
观察体验保险丝的作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增强安全用电的意识。
六、生活用电常识
1
.知识与技能
知道家庭电路的主要组成部分,了解电能表、总开关、保险装置、插座、家用电器接地的作用。
了解火线、零线,试电笔的构造及使用。
了解触电类型及触电急救的简单方法。
2
.过程和方法
在观察家庭实际电路(或教室实际电路)的过程中,归纳概括出家庭电路的主要特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了解家庭电路的愿望和安全用电的意识。

第九章 电与磁

一、磁现象
1
.知识与技能
了解简单的磁现象,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了解磁化。
2
.过程和方法
感知物质的磁性和磁化现象。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认识磁极及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
经历观察磁现象的过程,能描述其主要特征。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对磁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激发爱国热情,进一步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磁场
1
.知识与技能
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知道磁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和科研中有着重要应用。
知道磁感线可用来形象地描述磁场,知道磁感线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
知道地球周围有磁场,知道地磁的南、北极。
2
.过程和方法
观察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感知磁场的存在。
经历实验观察、总结类比的过程。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规律,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经历分析、观察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探究的乐趣。
三、电生磁
1
.知识与技能
认识电流的磁效应,初步了解电和磁之间有某种联系。
知道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相似。
会判断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或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方向。
2.
过程和方法
观察和体验通电导体与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经历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方向的过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电生磁现象,初步认识自然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乐于探索自然界的奥秘。
四、电磁铁
1
.知识与技能
了解什么是电磁铁。知道电磁铁的特性和工作原理。
了解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2.
过程和方法
经历探究电磁铁的过程,体会控制变量的方法。
体会评估和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探索科学的乐趣,养成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精神。
五、电磁继电器 扬声器
1
.知识与技能
了解电磁继电器和扬声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
.过程和方法
通过阅读说明书,知道如何使用电磁继电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认识科学发明就在我们身边,认识科学及其相关技术对社会发展,人类生活的影响,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六、电动机
1
.知识与技能
了解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了解直流电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初步认识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关系。
2
.过程和方法
经历制作模拟电动机的过程,提高动手能力。
经历探究的过程,提高实验观察能力、分析归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物理知识如何转化成实际技术应用,进一步提高学习科学技术知识和应用物理知识的兴趣。
七、磁生电
1
.知识和技能
知道电磁感应现象,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知道发电机的原理,能说出发电机为什么能发电,知道发电机发电过程是能量转化的过程。
知道什么是交变电流,知道我国供生产和生活用的交流电的频率是50HZ的意思;能把交流电和直流电区分开来。
2
.过程和方法
探究磁生电的条件,进一步了解电和磁之间的相互联系。
观察和体验发电机是怎样发电的。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自然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认识任何创造发明的基础是科学探索的成果,初步具有创造发明的意识。

第十章 信息的传递

一、现代顺风耳——电话
1
.知识和技能
了解电话是怎样把信息传递到远方的。
了解电话交换机的用处。
了解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基本区别。
2
.过程和方法
通过看录像、听教师讲解,了解电话是如何传递信息的。
通过学生讨论,说明电话交换机的作用。
通过学生活动展示什么是数字通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讲述贝尔发明电话的过程,激发学生不拍困难,积极探索的精神,了解技术改革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通过学生讨论和学生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合作的意识。
二、电磁波的海洋
1
.知识和技能
了解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
知道光是电磁波,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2
.过程和方法
通过演示了解电磁波的产生,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
三、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1
.知识和技能
了解无线电广播的大致工作过程。
大致了解电视的工作过程。
了解移动电话是怎样工作的。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初步认识科技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四、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
1
.知识和技能
常识性了解卫星通信、光线通信、网络通信。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现代通信知识,了解科技为人类带来的便利,提高科学的兴趣。

 

九年级各章节教学目标

第十一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

一、宇宙和微观世界
  1
.知识与技能
   
知道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初步了解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初步了解原子的结构。
   
初步了解纳米科学技术及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2
.过程与方法
   
在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的过程中,体会科学家研究物质微观结构过程中采用的物理模型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认识人类的探索将不断深入,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物质观和世界观。
二、质量
  1
.知识与技能
   
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并会进行换算。
   
知道质量是物体的一种性质,而且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
   
了解常见的测量质量的工具,通过实际操作,初步掌握一种天平(托盘天平或学生天平)的使用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在天平的使用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使用测量工具的基本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天平的使用操作的兴趣,在使用操作天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科学素养。
三、密度
  1
.知识与技能
   
通过探究认识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比值一定,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会查密度表。
   
能联系实际运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计算,并用来鉴别物质,会计算不能直接测量的物体的质量或不能直接测量的体积。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引入密度概念的过程中,体会利用比值不变性反映的数量关系来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生活中有应用密度知识的意识,通过了解密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感受物理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
四、测量物质的密度
  1
.知识与技能
   
认识量筒。会用量筒测量液体(如水)体积和测小块不规则固体(如塑料块)的体积。
   
进一步熟悉天平的调节和使用,能较熟练地用天平、量筒测算出固体(如塑料块)和液体(如盐水)的密度。
  2
.过程与方法
   
在探究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过程中,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物理量的科学方法,体会占据空间等量替代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过程中,有操作欲望,熟练地使用天平、量筒测算物质密度,认真按规则做好实验,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五、密度与社会生活
  1
.知识与技能
   
知道密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知道密度知识的应用。
   
正确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能运用密度鉴别物质。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知道温度对密度的影响,知道密度知识对生产和生活的重要作用。
   
学会运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介绍密度知识的实际应用,让学生认识理论与实际的密切联系,熏陶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


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

一、运动的描述
  1
.知识与技能
   
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
过程与方法
   
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运动的快慢
  1
.知识与技能
   
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用运动有快慢的观点观察和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
三、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1
.知识与技能
   
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2
.过程与方法
   
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四、力
  1
.知识与技能
   
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知道力的概念和单位。
   
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五、牛顿第一定律
  1
.知识与技能
   
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知道惯性的概念。
  2
.过程与方法
   
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通过活动体验,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活动和阅读感受科学就在身边。
六、二力平衡
  1
.知识与技能
   
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
   
知道二力平衡时物体的运动状态。
  2
.过程与方法
   
学会从分析一个物体上受几个力到能知道这几个力的平衡关系。

第十三章  力和机械

一、弹力 弹簧测力计
  1
.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2.
过程与方法
   
经历研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过程,进一步掌握使用测量工具的基本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周围生活中弹力应用的实例有浓厚的兴趣,体会科学技术的价值。
   
通过对弹簧测力计使用的探究,培养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用品中的科学道理的情感。
   
在实验中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重力
  1
.知识与技能
   
知道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知道重力的大小和重心。
   
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重力大小跟物体的质量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过程。
   
尝试根据已有经验提出科学的猜想。
   
体会用图像处理实验数据,根据图像研究实验结论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重力的存在及应用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分析日常生活中有关重心的现象。
   
通过对用重锤线校准的操作产生提高自己能力和应用知识的愿望。
   
培养学生乐于参与科学实践的情感,在实验中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摩擦力
  1
.知识与技能
   
知道摩擦力的存在和对物体运动的作用。
   
知道决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认识摩擦的利与弊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观察有关摩擦现象。
   
经历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
   
学习设计表格、分析实验现象、归纳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摩擦的分析,激发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养成用所学知识联系生活、生产问题的习惯。
四、杠杆
  1
.知识与技能
   
认识杠杆。认识有关杠杆的几个概念。
   
能从常见工具和简单机器中识别出杠杆。
   
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杠杆的一些应用。
  2
.过程与方法
   
经历绘制杠杆示意图的过程,体会科学抽象的方法。
   
观察和操作杠杆,体会杠杆的作用。
   
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学习分析实验现象、寻找数据间规律从中归纳出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心生活、生产、自然现象中杠杆的使用。
   
乐于在周围生活中发现和分析各种杠杆,具有利用杠杆方便自己工作的意识。
   
认识科学探究中必须有合作精神。
五、其他简单机械
  1
.知识与技能
   
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
   
知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
   
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了解其他简单机械的一些应用。
  2.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定滑轮、动滑轮工作特点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用观察、对比来研究问题的方法。
   
经历组装滑轮组的过程,学会按要求组装滑轮组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心生活、生产中有关滑轮、轮轴、斜面的实际使用。
   
对实践中的滑轮、轮轴、斜面的工作特点具有好奇心。
   
具有利用简单机械改善劳动条件的愿望。
   
具有对现实生活中简单机械的应用是否合理进行评价的意识。
   
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第十四章  压强和浮力

一、压强
  1
.知识与技能
   
了解压强的概念。
   
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了解压强的增大和减小的主要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的实验数据,获得毒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
   
通过实际动手,实践如何改变压强。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等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对压强、浮力基本知识理解的感性认识,为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打基础。
   
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活动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感悟科学是人类创造发明的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液体的压强
  1
.知识与技能
   
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以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
   
了解液体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认识液体压强的实际应用——连通器,了解生活和生产中形形色色的连通器。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事实。
   
体验和感悟游泳时身体受到水产生的压强。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三、大气压强
  1
.知识与技能
   
了解由于大气压强。
   
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了解大气压强的大小和单位。
   
了解抽水机的工作原理。
   
认识生活中利用大气压强的现象。
  2
.过程与方法
   
观察跟大气压强有关的现象,感知大气压强是一种客观存在。
   
通过演示实验现象,感知大气压强的大小和单位。
   
通过观察感知人类是如何利用大气压强的。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大气压强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四、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
.知识与技能
   
了解液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了解生活中跟气体的压强与流速相关的现象。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认识气体的压强跟流速有关的现象。
   
体验由气体压强差异产生的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领略气体压强差异所产生现象的奥妙,获得对科学的热爱、亲近感。
五、浮力
  1
.知识与技能
   
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理解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知道浮力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六、浮力的应用
  1
.知识与技能
   
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
   
知道浮力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分析,了解轮船是怎样浮在水面上的。
   
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第十五章  功和机械能

一、功
  1
.知识与技能
   
结合实例知道机械功的概念。
   
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理解功率的概念,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物理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二、机械效率
  1
.知识与技能
   
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参与探究斜面机械效率的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实验中培养合作精神,养成实事求是、尊重实验结果的科学态度。
三、功率
  1
.知识与技能
   
知道功率的概念。
   
结合实际理解功率的概念。
   
了解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四、动能和势能
  1
.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例理解动能、势能的概念。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了解动能、重力势能的大小各与什么因素有关并能解释简单的现象。
五、机械能及其转化
  1
.知识与技能
   
能用实例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能解释一些有关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之间相互转化的简单物理现象。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过程。

第十六章  热和能

一、分子热运动
  1.
知识与技能
   
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知道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通过演示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使学生了解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可以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二、内能
  1.
知识与技能
   
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知道在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的一些事例。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与物体内能的变化关系。
   
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
   
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三、比热容
  1.
知识与技能
   
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通过阅读“STS气候与热污染了解利用比热容解释海边与沙漠昼夜温差问题,并了解一下热岛效应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热机
  1.
知识与技能
   
了解四冲程汽油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
   
了解内能的利用在人类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通过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认识效率。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了解可以利用内能来做功。
   
利用挂图或模型讲解四冲程汽油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通过学生讨论和教师讲解了解燃料的热值和热机的效率。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阅读科学世界现代汽车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五、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1
、知识与技能
   
知道能量守恒定律。
   
能举出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
   
有用能量守恒的观点分析物理现象的意识。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己做小实验,发现各种现象的内在联系,体会各种形式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
   
通过学生讨论体会能量不会凭空消失,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自己做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能量的转化和守恒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为建立科学世界观和科学思维方法打基础。
   
通过学生讨论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十七章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一、能源家族
  1
、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例了解有哪些不同形式的能量。
   
常识性了解什么是能源;什么是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及其特点;什么是不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及其特点。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收集信息、阅读资料、相互交流,判断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说法是否正确。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能源问题到能源科学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
二、核能
  1
、知识与技能
   
了解核能的由来,知道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了解原子、原子核的结构。
   
了解核裂变和了解核聚变。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收集信息、阅读资料、相互交流,判断核能与我们的生活的有关说法是否正确。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技术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有两面性。
三、太阳能
  1
、知识与技能
   
知道太阳能的由来及特点。
   
大致了解太阳能的利用方式。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收集信息、阅读资料、相互交流,判断太阳能与我们的生活的有关说法是否正确。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由太阳能的优点和利用的有限性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创造欲望。
四、能源革命
  1
、知识与技能
   
常识性了解能量转化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变化,大致知道三次能源革命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初步了解能量转移和转化具有方向性。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收集信息、阅读资料、相互交流,判断能量转移和转化的方向性,不可逆性的有关说法是否正确。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认识科学及其相关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通过学生讨论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1
、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例了解世界和我国能源消耗的趋势。
   
认识伴随大量能源消耗所产生的环境问题。
   
了解未来理想能源的特征。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收集信息、阅读资料,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能源、资源及日常诸多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及其可行的做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认识科技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提高节能意识和环保意识,并在个人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所贡献。
   
通过学生讨论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